应该选择什么领域来学习,学习什么才有用是最近以来一直困惑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万维钢老师的课上都做了解答,高手的策略是这样的:
1.该选择什么领域学习和下功夫?
这个策略是这样的 ——
第一,每个人应该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去学。你得觉得干这个事儿特别有意思,生活才能幸福。
第二,为了获得更好的社会适应性,最好有一点跨界的知识。现在最适合文科生的就业领域是把自由技艺和新技术结合起来。同样道理,就算一个人以技术为生,也应该学点批判性思维,最起码掌握一些表达能力。
第三,想要取得很高的成就,你得至少在一个领域有比一般人高很多的水平才行。
一个办法,是你在一个领域取得比如说前5%的水平。比如你是top 5%的程序员,那这个技能就是你的决定性技能。
另一个办法,是在两个领域同时达到前25%,只要你能把两个东西结合起来,你就是顶尖人才。
不管是哪个办法,你都要在一两个领域内成为高手才行。一个在四个领域都是普通水平的人,就没有多大意思了。
所以你必须非常专注地在某一个、最多两个领域长期苦练。在你专注的这一两个领域,你在乎的不是自己的*绝对*水平够不够用,而是你*相对*于同行来说,是个什么位置。那么这就是永无止境的功夫,不存少花功夫多办事儿。而对于辅助的领域,则是够用就行。
2.该学文科还是学理科?
首先取决于你喜欢什么。其次你要考虑到数学和物理这些东西涉及到人脑的所谓“流体智力”,说白了就是要求你的计算速度特别快 —— 而“流体智力”在二三十岁左右开始就要走下坡路了。所以学数学、物理就跟学踢足球一样,必须从小就下功夫,别等到30岁了才想起来学 — 并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但比较罕见,而且肯定比从小就学费力。
反过来说,历史、政治、文学、哲学这些东西,比较讲究知识的沉淀,更多的是依靠大脑的“晶体智力”。晶体智力不容易随年龄退化,稍晚一点再学也来得及。
3.到底什么知识最有用?
从学以致用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对“知识”大概有两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是把知识当做一本使用手册。你想象全部的知识都写在这本手册里,而这个手册上写的都是“遇到情况 A,我们应该怎么怎么办”、“遇到情况 B,我们应该怎么怎么办”这样一条一条的明确指导。学习这本手册是一定得有很好的记忆力,记住多少条才*有可能*用到多少条。而且就算记住了这两条,如果在生活中根本就没遇到情况 A 和情况 B,那还是等于白学。
第二种态度,是根本不在乎一招一式的用法,而致力于构建一个知识体系。你学习一个知识并不是为了有朝一日用到它,而是为了*理解*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我认为这第二种态度,才是高手的态度。
你很难抱着实用的目的学习广泛的知识 —— 到底哪个知识有用,应该在各个领域投入多少时间最划算,这种优化问题根本无解。通才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对付复杂问题和不确定的局面。
也许“什么什么知识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就错了。如果哪个知识都可能有用,那你最应该关心的其实你对什么感兴趣。真正的斜杠青年追求的不是简历上多几个斜杠,而应该是培养广泛的兴趣,把知识本身当成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