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不是一个很会读书的人,所以对我来说,大部分书都像是故事书,读完之后收获不是很多,所以一直在寻找读书的方法,这是我在简书上看到其中一本,抱着学习的态度,我就买了。
先简单说一下对于这本书的评价吧。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何选书,如何在读书的时候做笔记,如何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书中介绍了很多很多的方法,但是说实话,不太适合我,我不是那种很喜欢做笔记的人,我觉得太过繁琐,太慢,所以一般不会采用书中说到的方法。
然而,其中有些点还是很值得我个人学习和借鉴的,也打算从这本书开始,记录下一些读完书之后的东西,就当做笔记了吧!
Point 1:
每次读完书之后,都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这几个其实是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的确有助于加强对书中内容的记忆,以及感受到读完一本书的收获。人们在读书的时候就是一个信息输入和收集的过程,然而信息是散乱的,没有逻辑的,有些人的读书周期还很长,可能一本书读完,根本就记不住10%。而通过梳理,即使是像这样的简单的表述(输出),既能把整本书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加深印象和理解,又能在这个过程中把大脑中所搜集到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逻辑或者知识体系。
Point 2:
·读书不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带有明确的目的,带有主动性的去读
·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或思想,并随时拿来参考。
为了保持作者观点的完整性,不去误导读者,我就把三条都列了出来,但是我只想对第一条发表看法。首先,我对这个保持中立态度。我觉得读书可以带有目的性,但是也不能读每一本书都带有目的性...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横向拉长,纵向延伸,为了完善和整体提高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选择和阅读书籍的时候,可以带有目的性。但是,在其他的时候,读书就是一种享受,应该怀有享受读书的心态去读书,慢慢阅读,细细品味,更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Point 3:
·随想笔记:记下平时的感悟,这与日后选书息息相关。
我是比较喜欢这一条的,尽管我不确定这跟选书到底有没有关系,但是随手记下平时的这个我是非常赞成,并且已经开始实施的。我这个人喜欢胡思乱想,有的时候灵光乍现,突然间领悟了一个自己之前没有理解的东西的时候特别兴奋,但是兴奋之后也没有记下来,容易忘记,所以经常会遇到本来本来理解了,后来又忘了的情况。举个例子,我是喜欢投资的,经常会看一下投资相关的文章,有的时候某一个点对我的触动很大,但是因为之前没有记录的习惯,所以不会长期的记住。投资是需要自己的逻辑的,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逻辑,通过随手记下自己思考的东西,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总结,最后总结出自己的投资体系,这个会非常有帮助。引用一下作者的原话,我觉得他的表达比我说的好:
“思考让人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此时此刻想到的新点子,下一秒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记录,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经闪现的想法了”
目前我习惯用微博记录,只是因为自己打字快,写字太慢,我觉得这个没什么,记录的方式自己喜欢就好,不是说手写就比打字要高一个档次。
Point4:
·如何梳理购书清单
我之前的买书大部分都是看网上推荐的书,或者看人家读完之后,写的书评,要是我觉得还不错,就会考虑去买。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我读的书,大部分还不错,但是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体系。这本书介绍了一点我觉得非常好,那就是随手记下自己想读的书。
这包括了几点:
1. 自己平时看到就感兴趣的书,记录下来,最好还做一下批注。
因为当时感兴趣可能是因为书评,可能是因为内容,可能是因为种类…原因那么多,一段时间过后并不能保证自己还能记住,所以遇到这样的书就写个批注,方便自己以后进行选择
2. 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的书,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的补充。
当某一时刻,发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有一点想要深入了解或者继续了解的,就记下当时的想法,这样不仅仅知道了自己到底应该补充哪一类的书籍,还能像作者说的,带有一定目的性补充知识。
3. 读的书中,有的时候会有推荐。
这时候所推荐的书可能就可以帮助自己深入理解这一本书中作者的想法,进而深入的理解一本书的内容。
4. 记下在书店心仪的书籍。
去书店逛的时候,除非是自己确定自己是为了买这本书而去的,否则最好不要当时看到一本书就决定买下来,可以自己选择记下来,然后下次再买。这样可以避免自己因为冲动而买书,而且可以补充自己的书单
5. 买书需要理由。
这样可以避免自己因为冲动而买书,避免买完之后发现没有意思,然后就放在那里不读了。尤其是畅销书,更应问问自己是不是非要读这本书。如果已经了解过书的内容,就可以直接购买收藏在书单里的书了;而对不了解内容的书,则需要像刚才那样,先去实体店里确认过实物之后再决定要不要买
6. 读书可以看作者,可以看出版社来购买。
这个是分人的,有些人就是觉得某个作者的风格比较适合自己,喜欢按照作者选择书籍。有些人对于出版社出版的质量比较认可,这些都可以作为选择书籍,完善书单的方式之一
Point 5:
·读书要张弛有度地贯彻“好书要细细研读,其他书就粗读略读”
Point 6:
·在整理自己想法的含义。举个例子,读完冒险题材的纪实文学之后,就会想在读书笔记里写上“这人真厉害”。你拿起笔时,会想到“等一下,不写上这个人是哪里厉害,为什么这么厉害,下次在读到这句话时不会看不懂吧”。于是可以这样写,他很勇敢,体现出勇敢的事迹是什么。
这是一种提高自己表述能力的方式,只针对我个人而言。因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很多时候都是有感觉,但是很难用文字清楚地表达出来,我觉得这一点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有帮助的。
Point 7:
·照抄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比如什么美文,美句
Point 8:
·读书评确实是一种可以加深理解的方式。
同样一本书,自己的理解和他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而通过看其他人的书评,也是一种交流的形式,可以增强自己对这个的了解。
Point 9:
·强调内容的输出,将书中的思想进行转化。”
之前一直不是很懂,一直到有位学长告诉我说,知识的学习一定要有输入和输出的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你想了解的知识。所以,这个想法与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而且,如果在内容输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所欠缺的问题,也要及时记录下来,然后选择书籍进行补充,这既是读书的方法,也是选择书籍的方法。
Point 10
·养成重读的习惯
不得不说,我是一个不习惯重读的人。曾经也有过重读一本书的经历,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也更加通透,但是目前依旧没有养成一个重读经典书籍的习惯。重读这个我是赞成的,不过目前也确实没能做到,这个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我更喜欢对新的事物,新的知识感到好奇,对于已经学过的,看过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兴趣。这也是我需要改变的一点,广泛的接受新知识固然是件好事,但是深入的理解某一领域也是很有必要的。
Point 11:
·关于完全陌生的领域或者知识,可以选择先从容易理解的兴趣书本开始。
·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
Point 12:
·不管有多少信息,如果不重新组合碰撞,是不会产生创意的。一个创意好不好,关键在于如何安排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信息看起来五花八门,把它们联系起来却绝非难事。话虽如此,如果没有具体事例,恐怕谁也无法马上明白该怎么做
Point 13:
·把名著放在枕边
·…..所以,读名著的敲门只有一个,‘等这本书变得有趣的那一天在读’。你可以把名著带去旅行,或者带到地铁里看,让自己潜意识里习惯这本书;也可以实现读一读精编版或者解说版,这些都不会影响原著的魅力。直到有一天,你会忽然发现,你很想读哪本书”
我觉得这个就不仅仅是名著,针对一些自己看不懂的,不是很有耐心每天坚持看的,自己不喜欢觉得乏味的,读不进去之类的书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Point 14:
·不能小看有声学问
Point 15:
《时间简史》,《学会学习》,《透视谎言:跟牛津专家学超实用破谎术》
《零秒思考:像麦肯锡精英一样思考》,《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
《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抗压力:逆境重生法则》
《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
这是书后的几本书,觉得名字不错,先留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