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动车站,国庆的第三天,居然没有太多的人头攒动。我和友人呆在里头百无聊赖的各自刷着手机,耳边是播音小姐播报着到站的列车,甜甜的,带着三分特有的吴哝软语。偶尔望了望窗外的灰蒙,我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不比厦门炎热,从下飞机那天起,上海的天空就没见过艳阳,飘荡的雨丝倒是应了几分心中的景。我是“逃难”来到上海的,如今又带着友人准备“逃难”到苏州去。
逃难,为了避免灾祸逃离在外,用在此处也有几分应景。长年累月工作积累下来的压力,需要置换心情,所以短暂的逃离熟悉的城市、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人,避免精神上的灾祸。厦门太熟悉、上海太繁华,江南风韵的苏州却是恰恰好。白墙灰瓦倒影在碧绿的湖水上,走几步就能瞧见小拱桥,感觉极好。
苏州,是个古代风雅和现代喧嚣杂糅的城市。拙政园虽然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不过游览过最欢喜的景致却是那条平江路。石板街道,一条只能容纳一艘小船的小河,温暖却不晃眼的灯光,倒影在小河上,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影影绰绰”。走在街道上幸运的话,还能听到路边传来的评弹曲调。我喜欢这样的街道,梅雨季节你可以走在青石街道上,念叨着“哒哒的马蹄”、“油纸伞”还有那个“丁香花一样的女孩”。馋了,你还能用支付宝刷几块杏花糕吃吃。当然,还有姑娘们都很喜欢的“江浙沪包邮”。
昨天看到“新世相”推了一篇关于“为了逃避自我而旅行”的文章,小编也认为旅行是一种自我逃避的行为,看着文章不免又想起那次一年前的苏州行。于是,窝在咖啡馆里头,写着苏州游记,梳理着思绪。游记没写出多少,倒是悟出这次苏州行的意义。
我的旅行是为了逃难,却意外收获颇费。其一,让多少有些崇洋媚外的我,开始将目光落在老祖宗的东西上。接触并开始学习毛笔字,也是从苏州回来时,开始的。虽然至今写的仍旧是幼稚难看,难见笔触力道,却也去了几分浮躁。其二,旅行的意义,不外乎人文、景观。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聊天,听听别人不一样的人生,意外的开阔视野。
我住在一个不太像话的青年旅舍,女生八人间,除了我和友人之外,还有四个大学生,来自天南地北,广州、包头、福建、台湾。当然一屋子基本都是女生,还有一个混入的台湾小男生。这位可爱的小男生一进屋,看着我手中的精油瓶竟然激动万分。屋子里头的丫头们都面面相觑,他才不好意思解释道,我手中的精油是他非常喜欢的牌子。男孩长的很清秀,白净的脸上有几颗冒红的青春痘。说话的时候,喜欢打着各种手势;说到喜欢的牌子,眼睛亮亮;说到他男朋友,又带着几分娇羞。
以前谈到同性恋,我虽然不排斥,但心里总是有几分惋惜。我们很喜欢根据看到的东西,去把人或者事主观化、标签化。比如认识这个台湾小男生之前,对“同性恋”带着几分不同,却不知道原来他们也可以非常可爱。看到纹身的人,下意识就给挂上“不良”的标签,却不知道人家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弹奏过动人曲调。
Groupon有句广告词,There are two kinds of people-Haves and Have dones. If you want to own something ,own the experence. 所以,旅行不一定全是为了逃避自己的日常,也可以是探索自身和这个世界的更多可能。旅行的意义,在于收获,或风景,或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