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闲着无聊乱翻东西的时候,翻出来了一台胶片相机。这东西被放在储物间的最不唱打开的抽屉的最里端,我兴冲冲的跑去问爸爸,“这个相机还能用吗?”
“能啊,不过好久没用了,以前都是用这个相机拍照的呢。”
事实上经过多次的搬家,我以为像这种“没用的东西”一定会被爱收拾的妈妈扔掉或者放到一个根本找不到的地方,再一次见到它的时候,过去十几年的既视感从我的眼前掠过,我突然想起来了,家里面的那些相片簿上,还没有桌子高的我,还没有啤酒肚的爸爸,和还有着婴儿肥的妈妈,对着镜头欢笑和惊惶的瞬间,“1,2,3——”定格的那个动作,我们以肉眼不可见的速度变化着,就快要忘记的人事物,也许这一次能重又记起来。
那么就用这一台休息了20年的相机重新来看看这个世界吧。
首先和一般的胶片相机使用5号电池不同,PM使用的是CR123A,这种电池块头很大,可长时间存储,据说一般可放10到15年吧,我购买的价格是2块25元。
胶卷买的是富士200度负片C200 135彩色胶卷,一卷36张,其实也算是盲选吧,看描述出片颜色会比较鲜艳。
两样东西都到齐了后,就开始装卷了。胶片相机最困难的部分就是装胶卷了吧,大致看过了教程之后,将胶卷塞到槽里,拉出一段胶片到另一侧的片轴上,胶上有个红色标记 ,胶片要到达那个标记, 盖上后盖 ,然后在开机的时候就会自动上卷到第一张。
不同于单反相机的快门,PM的快门时橡胶做的,所以按上去的话比较困难,可能是为了防止误操作吧。
因为想要快一点看到冲出来的效果,所以这一卷的拍摄范围主要集中在静安寺附近、还有上海展览中心和宜家这几个地方。
其实没有特别想拍的景,于是就拿着相机漫无目的的走走拍拍,下面几张都是在静安寺附近的万航渡路、愚园路和胶州路拍的,怎么拍出了一种80年代的感觉。
因为不知道拍出来的效果怎样,所以这次只拍了几张人像。这张是在宜家拍的,漏光加上跑焦。
这张是在马上到格林冲印的地方拍的
终于拍完36张后,我选择的是乌鲁木齐路上的格林,据说开了二十几年了,也是为数不多还在做冲扫的市中心的店了。顺便说一下,冲一卷的价格是50元,网上的价格一般是15元,所以下次不会再去了。
虽说PM在光源不足时会自动开启闪光灯,但是在暗处的表现实在是令人无力。暗处的细节基本全失,和亮部的连接处呈现出一种油腻的失真感,就好像PS进去的那样。PM的测光一直都不太准,不过也有保管不当的客观因素,毕竟这台机器已经工作20年了。
再来说说富士的这卷胶卷,在绿色的处理上过于浓郁,尤其是在室内光线不好时加上闪光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生硬的、塑胶感非常重的植物色。
但是在强光下的局部表现又非常可圈可点,可以说在冷暖色和阳光的调和下能够发挥出最佳状态。
最近又连续买了2卷,柯达和agfa的,想要以特定的主题和人像拍完一卷,再然后应该就会和这台胶片相机说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