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出自小说《三体》,是危机纪年中,人类技术爆炸之后在“大低谷”纪念碑上的警句。
这个警句用最简洁的话表现出来,就是创新与变革。
第一,永恒的岁月如果没有文明,未免太无趣了。
太阳每天升起,在人类出现以前,地球就经过了亿万万年的沧海桑田,在人类出现之后,也可能还有亿万万年的漫长时光。
如果岁月里只有时光流逝,该是多么单调和无聊啊。
所以,文明出现了。
东方文明,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希腊文明,巴比伦文明;黄河文明,两河文明……
如果没有文明,岁月就是每日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永远都是那么枯燥乏味。
我们都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津津乐道,却很少有人熟悉比我们更早的古埃及文明。
最近接触到《拜占庭帝国》这套书,原来以为这个帝国是罗马帝国衰落后的一个边缘国家,没想到它其实就是罗马帝国在东方的特殊阶段,因为它充当了西欧“东大门”的作用,还成了欧洲文明的“蓄水池”,文艺复兴也是因为拜占庭后期和灭亡后很多大师西进的结果。
这就是文明的魅力。
无论你用放大镜聚焦到世界哪个角落,总有一段精彩等着你。
第二,文明不能一味的占据岁月,当已穷途末路,必须思新思变。
文明总有衰落的那一天。
中国有句古话,叫“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实际上,欧洲历史也有类似的特点。
汤因比有本著名的书叫《历史研究》,其中就研究了文明的演变规律,总结成了一个公式:“溃败-重整-再溃败-再重整,或者说是分散-统一-再分散-再统一。”
实际上都是一样的。
这本书还有段话特别能说明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当一个文明稳定下来,尽管它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也可能创造出了很多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但由于它太固定,也就失去了活力,最终会被其他动态文明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