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每天陪伴鸡娃,我到底想让女儿长大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换句话说,我想把她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之前一直觉得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作品,我们用尽心力陪伴教育,孩子理应按照我们的计划达到完美,而倘若孩子的表现没达到我们的要求,作为主要陪伴人的母亲往往会失望至极,暴跳如雷!为什么失望?我放弃了一切休闲娱乐陪你,可你呢?你太让我失望了!失望引起焦虑,发脾气,其实是不敢面对和承认自己的失败!
养育孩子的前几年我曾陷入这种虚假繁荣引起的焦虑,静下心想想,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孩子没有要求我们陪伴学习,他们需要的是自由玩耍,作为母亲的我们自愿这样做,可怜的孩子迎合着这个他们最爱的人,努力表现想让妈妈开心,可最后却惹恼了妈妈?
这种陪伴是孩子需要的吗?当然不是!
我们是妈妈,不是老师,妈妈就应该做妈妈应该做的,无条件的关心和爱。知识的学习应该交给老师,家长需要做的是引导和配合。现实的压力,让越来越多的妈妈分不清自己的职责,身兼妈妈与老师的双重身份。
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老师指的是人生老师。母亲,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但母亲又不懂孩子。我们是孩子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我们的任务就是手牵手地把他们送过桥,让他们平安抵达成人世界的“彼岸”。妈妈是孩子最早的引路人,妈妈的格局大小、视野宽窄会先于学校而影响孩子的生长环境、身心发育,乃至孩子的性格养成。所以智慧的妈妈要往外走,带着孩子一起去见识成长带给我们的各种人、事、物。
孩子一定会长大,只要不太笨的孩子一定会通过学习知识让自己学有所长。然而,做父母的更大的育儿命题不是教孩子成才,而是带孩子成人。
相信孩子是需要慢养的,因为人生无法速成;相信孩子是有自身成长轨道的,所以我们的一切努力和付出只能成为环境而不是内因;相信孩子所拥有的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们只能顺应而不能强迫。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要孩子进步,想让孩子成功,想帮助孩子心想事成,但要达成这个心愿却必须走过非常艰难的“万里长征”。亲子教育不是抓得紧就对,也不是放了手就会有效果,更不是给予了知识就完成孩子的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