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勇/文
智能垃圾分类的应用场景,一种是生活类的垃圾,一种是医疗垃圾。我们先讲生活类垃圾,这是因为政府正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垃圾要按照规定的种类进行储运,于是问题就出现了,要符合这样的垃圾分类规定,我们是要上新的设备、上新的系统、新的解决方案,还是在传统的、现有的解决方案基础上做一个迭代的更新呢?
我们先来讲讲新的,因为新的是一张白纸,相对来说比较好弄,新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有两个端,分别是前端垃圾桶与后端集中垃圾处理中心。对我们普通民众来说,最贴近生活的垃圾桶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的小区,或者在公共场所,这些年来这些垃圾桶也换过多种形态。要符合新的垃圾分类规定的话,除了要有一个易辨的标识,还有一个指定的垃圾桶组合,通过社区教育,我们主动去符合新的垃圾分类规定的操作。另外一种,就是结合人与人工智能垃圾分类的融合来做。
如果我不确定某个物品属于哪类垃圾,那我放到垃圾投放的窗口,投放到窗口会进行自动的视觉识别,然后提示你扔到指定垃圾桶里面去,这是一种。另外一种,就是你直接放到垃圾桶的一个入口,他再来做一个视觉识别,根据识别出来的结果它会把垃圾物品自动传送指定的垃圾桶。
生活垃圾类的集中处理,分为两种,一种是餐余垃圾,一种是非餐余垃圾。餐余垃圾它相对来说比较杂碎,也不容易再分拣,比较难处理,垃圾处理厂或者垃圾处理站最脏、最繁重的活就是这一类,我们首先要对厨余垃圾进行处理。当然,在垃圾分类的前端,它已经被确认这个已经是餐余垃圾,不需要对这类垃圾本身再做进一步的子分类,现有的垃圾处理站与垃圾集中的地方,我们可以进行一个设备的改造,对厨余垃圾进行一个生物降解处理,达到垃圾回收再利用,生成清洁的生物质能。改造的话,它体现了两个效果,一是更加干净、变废为宝,二是不需要再集中堆放到指定垃圾场,因为在垃圾中转站就可以把这事给解决了,不仅缩短了垃圾生命周期的流程,也节省了人力和运力。
对于非餐余垃圾,它分为有毒垃圾、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垃圾如果是通过前端过来,并且作为有毒垃圾、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大类分拣好的,可回收垃圾放到了传送带上,通过传送带的时候进行视觉识别,识别出属于某类垃圾的更细目,比如是可回收垃圾的塑料瓶子,机械臂会把这个瓶子拿起来,扔到一个对应的可回收塑料垃圾的桶里面去,其他品类也一样。
另外一个就是医疗垃圾,现有的医疗垃圾分类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医院内部的闭环,医院后勤部门专门有垃圾回收处理的这么一个职能岗位,但是,它最终的处理是去某个地方进行集中式焚烧,这主要是考虑到医疗垃圾的接触风险,采用了一刀切的省时省力方法。
医院在收集医疗垃圾的时候,每个科室都有医疗专用垃圾桶,医疗垃圾基本上都是扔在一个桶里面,最后集中去焚烧。在这个处理过程当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医疗可回收垃圾的概念,就是说所有的医疗垃圾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进行集中焚烧处理,而是要把可回收、使用安全级别比较低的医疗垃圾进行回收。比如挂盐水的瓶,挂盐水的袋,纱布,针筒等可回收的医疗垃圾跟不可回收的医疗垃圾在前端用垃圾桶给区分开来,因此,我们要在医院的各个科室进行不同垃圾桶的投放,即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类。
对于医疗可回收垃圾,我们要实施可回收垃圾的一条新处理流程,就是说,在医院里有两条并行的医疗垃圾处理路径。医疗可回收垃圾统一送到集中式处理中心,放到传送带上面,通过视觉识别和机械臂配合,把可回收垃圾分拣到单一分类的垃圾桶里面,比如盐水瓶就放在可回收玻璃垃圾桶,盐水袋放在可回收塑料垃圾桶,至于最后那些视觉识别性效果比较差的,或者是无法进行视觉识别的,或者机械臂不方便拿的,机械臂就不会去分拣,直接通过传送到运到综合医疗垃圾桶,最终还是要归到原来不可回收垃圾那样处理流程,最后去做集中焚烧处理,思路就是这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