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不是只有100分值得努力

我大学念了一个对女生不太容易的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这是我那4年来不好好学习最有力的借口,就是真的学不会。也会从那几年开始我产生了一个念头,人有很多努力也做不到的事情,如果要非常努力才能获得100分,而轻松就可以获得60分,那么我一定选择后者。

我有一百种论点来支持我的这一结论,最强有力的就是时间很重要,人生有不同领域,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强的收益才是最优选择。我坚持这一信念很多年,直到最近发现自己总是容易逃避以后,我再想是不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我突然想到了,我的大学成绩单,放眼望去,我绝大多数课我都是以60多分的水平飘过,但我最后还是均分却还是有76分。这这么可能?

我仔细一看发现我大一,主要是大一上学期的成绩并不算差,在很多人完全搞不清高等数学甚至挂科时,我依然拿到了84的成绩,而且我们专业念的高等数学A,就是最难的一个级别。只是这样的成绩断然无法在一个985院校里名列前茅。我记得那个期末我心灰意冷,觉得自己选错了专业,不该逞强来念一个男孩子多的专业。

我把这一切我认为的失败归结于女生理工科不好。

而今天回忆起来,我这一结论却有2个致命的错误。

1.女生真的理工科不好么?我当年为了维持自己对这一结论的信念,甚至完全忽略了我们年级第一就是女孩子,甚至名列前茅的女孩子不少。

2.没能名列前茅就是失败么?或许拿到84分的那一刻并不是失败的开始,决定放弃努力才是失败的开始。

斯坦福大学心理系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区分了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并通过实验发现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加擅长面对困难,更容易成功。固定型思维的人指那些认为人的智力和才能是固定的,人的目的是证明自己的才能;而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是在挑战、失败和努力中成长起来的。而信念也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对一个人面对挫折、挑战和困难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84分真的不算一个好的成绩,如果按照固定型思维方式,必然是一种失败。那么人就会放弃努力,放弃挑战,进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永远无法突破。一方面如果按照成长型思维,则意味着在数学上自己还有发展的空间,有改变的机会!甚至从马丁塞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考虑:84总是比60分更好,不是嘛。

当然努力也可能无法考到100分,无法考到第一名,无法证明自己的才能,但这又陷入了固定思维。哪怕4年都维持在84分,4年下来所能学到的专业课知识也好多60分及格很多!而学进去的知识则永远是自己的,甚至写在成绩单的GPA也永远是自己的!

再回忆起来,84分也并不是自己的极限,毕竟那个学期,自己分在学习上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只是比后面几年要好一些。人可能为了逃避失败会给自己找到许多合适的借口。

如果这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失败,每个人都是在成长,而每个人的成长曲线又不尽相同,那么就会有更少的放弃,就能以更积极的心态去迎接现实的每一次挑战!

一年读100本书,第一本《终身成长》2020.12.16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