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大河马,首先想到的,是下面这首诗,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是一个小小的简单的故事,一个小男孩牵着一只乌龟去动物园,一路上和动物们问好,然后发现河马还在睡觉,所以叫醒了河马,河马看到了小男孩和小蜗牛,然后还看到了来动物园的一群游客,小朋友们看到大河马很开心,小男孩还拿来了一盆青菜给河马吃,大家度过了愉快的一天。挺温馨日常的一个小故事。
简单的故事里,有诸多寓意。
小男孩牵乌龟去散步,这本身就是个很有意思的点。孩子,乌龟……我觉得他们是一样的动物嘛。这让我想起上次带娃去动物园,我一心想着要去看各种动物,大象要看,长颈鹿要看,一会猴子出来了也要看,颇有刷景点之嫌,相信大部分家长都有这样的心思吧,好不容易来一趟,总得值回票价时间成本吧!
然而娃呢,就是只乌龟,慢腾腾,却又有自己的小目标,心里一直念着那只可以喂胡萝卜的兔子。这不和绘本里的小男孩一样嘛,虽然和各种动物打招呼,但是目标明确,就是找河马来了。可惜,我娃的小兔子,被我赶路的时候漏掉了,没看成。
所以,还是应该学习一下这种精神,牵一只乌龟去动物园的精神。
简单的故事里,也有许多哲思。
河马在动物园,游客来看河马,但是河马也在看游客。所以到底是谁装饰了谁的梦呢?河马的生活是惬意的,在动物园看看人,洗洗澡,吃吃菜。游客也是快乐的,看看动物,喂喂动物。大家互相点缀了对方的生活,一片祥和。
但这总是让我想起那些和动物换角色的作品,不过绘本里的,展现的只是美好和谐的一面。所以,互看的动物和游客到底是不是都是开心的呢?
不过,这故事里,也有让人不太喜欢的地方——喂动物。
绘本里处理得很好,只有小男孩去喂动物了,毕竟主角光环嘛。
但是现实生活中呢?孩子们都是父母眼里的绝对主角,喂动物?怎么能少得了自己娃……所以,动物园里喂喂喂喂,什么都能喂(特指sz某动物园)。但是,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里,没有喂食的两脚动物好嘛!动物们也适应得快,大部分动物都学会了乞食。没养好的动物的标志行为(判定养不养好的标准参见《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然而,喂动物这一活动,集乐趣和吸金于一体。深受动物园和家长们的喜爱。动物园可能还觉得自己为普罗大众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实在是费心经营了。而家长们更是觉得自己从小培养孩子爱护小动物,简直就是寓学于乐,乐善好施的经典形象了……
哎哎哎,高等动物你们醒醒吧……谁稀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