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读书当然有用
北大才女刘媛媛在安徽卫视做了一段演讲: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生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忍,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人间疾苦,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社会很多人宣称读书无用,读那么久的书,出来还不是干着最普通的职业,甚至有些大学生还去卖猪肉。
读书无用论似乎一瞬间充斥在各个论坛,可好像大家忘了现在稍微有点像样的公司招聘条件就是大专以上文凭。
读书无用,那为啥马云爸爸不招高中生?
读书无用,只是某类人的谬论罢了。当年北大高材生选择卖猪肉,可他为啥卖猪肉一卖成名,难道真的只是他是一名大学生?
错,别人买猪肉确实是卖的猪肉,他卖的却是方法。
有一段父子之间的经典对话,告诉了我们努力读书和不读书的大不同。
儿子刚上学不久就问当农民的父亲,人为什么要读书。父亲说,一颗小树长1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
如果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如果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儿子说:“知道了。”
爸爸又问:“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不丢人?”儿子说:“丢人。”
爸爸说:“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
02读书,改变普通人的命运
我出生于农村,家里的经济来源就靠父母平时到建筑工地干点零活。干一天,挣一天的钱。早上五点起床做饭,晚上八点风尘仆仆地回来。一年365天,不敢怠慢一天,停下来意味着没有收入,没饭吃。
我妈虽然干的是粗活,可是思想一点不含糊。她总是教育我,读书是农民改变命运的方式。你除了读书,别无她法。
当时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可我妈却不那么认为。她的一生就是吃了没有读书的苦,同样作为女子,她不希望我也步她后尘。
于是初中、高中、大学就那么一路熬过来,我也成功进入一家医疗单位任职,从此脱离背朝黄土,面朝天的苦日子。
就连李嘉诚也曾说:“读书虽然不能给我带来更多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机会。”
读书,改变了普通人的命运。
03
真正的“大家”更注重读书
最近在《妈妈是超人》第三季里,安迪顺溜的英语着实令人佩服。
安迪因为困倦,有点小情绪,可回答问题一点也不含糊。
学霸姥姥曾经留学美国,英语自然是小菜一碟。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五岁半的安迪和姥姥对话竟然毫不逊色,
虽然嘴上说着“我不会”,可一张口,却对姥姥的提问对答如流。
姥姥指着各色水果食物问“What is this”,安迪“banana”、
“ strawberry”、“egg”……
看着说英语跟吃家常便饭一样的安迪,可见平时黄圣依是多重视小孩子的教育。
真正的大家是从娃娃抓起,从读书开始。
读书一阵子,受益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