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1日 星期六 天气 晴
先生因为工作的缘故,难得有一个双休日,于是每每有了便想着要好好利用,呆在家那叫浪费,必须得出城,于是在一个夏日炎炎,台风即将来临的周六,我们开着小车出发了。
作为生活在上海的都市人,周末的出游自然首选江浙一带,浙江胜在山水,旅游资源颇丰,大大小小的景点也走了七七八八;江苏因着南京、无锡、苏州等城市更显历史和文化底蕴,本次目的地便是江浙皖交界处的宜兴,隶属无锡。
说到宜兴,爱好喝茶的人大抵知道,辖区内的丁蜀镇是唯一出品紫砂壶的地方,更以陶都列为中国特色小镇。
一家以菜饭闻名的网红店
经过三个小时的驰骋,我们到了丁蜀镇,先去了“焦敏菜饭”,这家店据说是当地的网红店。招牌自然是菜饭,我们另外点了一份雪菜竹笋和一份三鲜汤,一菜一汤很快上了桌,菜量十足。
原本想着现在并不是吃笋的季节,看来我多虑了。几根香菜点缀着雪菜竹笋,透着股鲜嫩,刚一上桌就让人忍不住想大快朵颐一番,一筷子入口,笋又嫩又鲜,而雪菜本身也是鲜的,这两种鲜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真叫人鲜得来眉毛落特勒(沪语),咸淡又适宜,空口吃也没有问题;再说这个三鲜汤,最大规格的汤碗,里面肉丸、木耳、青菜、火腿、油豆腐、香菇是满满当当,看着就是食欲大开,一碗汤下肚已是饱了一半。
菜饭是最后上桌的,不是电饭煲烧的,而是现炒的,卖相并没有特别出奇,想着是不是担得起招牌这两个字。一口菜饭慢慢一品,只感觉精神一振,米粒颗颗饱满,干湿恰当,青菜香甜,瘦火腿增加了鲜香,好吃!转眼一大碗菜饭已经进肚,好久没有吃过那么多米饭了,原以为这么大份的一菜一汤肯定要浪费大半,没想到菜全部光盘,只剩下少许汤,结帐89元。
美食用过后,自然心情愉悦,几乎想要唱着小曲走向小车。上车后沿着紫砂路直驶向古南街。
一壶一街
蠡河是范蠡泛舟过的,蜀山是苏东坡说“此山似蜀”而更名的,枕在这样山水边的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一定是带着古意和历史沉淀的。
到达“古南街”时已是两点,打开车门一股热气,停车场门口的狗趴着一动不动,没走几步就开始汗流浃背,知了此时也被烤得噤了声。
门口先是个展示厅,记载了整个老街被改造的区域和改造前后的照片。
另还有一个展厅,虽说是摄影展,却摆放着一些陶品和几本旧相册,里面是以前陶瓷厂的那些照片。
均陶、 彩陶、精陶、紫砂陶和青瓷号称宜兴陶瓷的“五朵金花”。
古南街不仅是宜兴紫砂的发祥地,也是明中晚期至上世纪60年代宜兴紫砂的生产和销售中心,更是紫砂艺术大师的摇篮。这条街上几乎每家门口都有一块牌子,可能是某人的故居,也可能是某个旧址,可想而知,这在当时是多么繁华的一条街。
此刻走在街上,一家家或半掩或紧闭的门,有的成了民居,有的成了工作室,低调地让你走过可能就错过了,又或者从窗户里隐约发现。就算开了门做买卖的,主人家也是悠闲地喝着茶,看见行人瞥一眼,并不会显得特别热情,一切只是一个词“随意”。或许紫砂的文化就是代表着悠闲的一种人生态度。
大隐于市的故居
门是关着的,我试着推了下,打开了,一进去就被屋内的古朴气质所吸引了,深木色带着历史的沉香,散发着一种独有的气息,让人沉浸。
故居虽只剩下地理位置,但这样的改头换面却将故人对于紫砂的情感延续下去。
整个古南街你感受不到一点商业的气息,口渴时,看见一家门口放着几瓶饮料,我和先生说如果有冰饮料喝就好了,对面门口坐着的一位老奶奶说你们推门吧,里面有卖饮料。这家人家门口也是有一块某某人故居的牌子。
当我推开门,里面只是一家非常普通人家的住户,要不是家用冰箱旁堆着几箱饮料我几乎觉得自己在擅闯民宅。在我连续叫着“有人吗?”后,一位大叔走了出来,大叔打开冰箱让我们自己挑选,我挑了一瓶动脉。大叔把饮料递给我后,立即把家里的吊扇和落地扇都打开了,顿时屋子里凉风习习,当一口冰冻饮料灌下身体时,身体的温度也下降了不少。
先生递给大叔10元,大叔接过钱,从橱里拿出一只放零钱的饼干盒,拿了一张5元,却又把10元递回给了先生,先生忙纠正大叔应该是左手的那张5元找零,此时我和先生都一阵笑,大叔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先生随手递给大叔一支烟,三人在客厅坐下,一口烟后,大叔拉开了话茬,因为家里穷,40岁才结的婚,儿子媳妇在城里干活,平时就他和老伴在家,随便卖卖饮料,天气热,正躲在屋里孵空调呢。
先前在一家老房子里被蚊虫咬了好多个块,我便问大叔家里有没有风油精,大叔边说话边开始帮我找了:“这个东西,我是从来不用的,蚊子从来不咬我,只咬我儿媳妇,她有买过,我来帮你找。”只见大叔里里外外一阵好找,还是没有找到,抱歉的眼光看着我说没找到。我道了没关系便离开了。
没想到在我们离开后又经过他家时,就见大叔站在门口和我说风油精找到了,就递给我一盒未开封的风油精,我不知道大叔是不是特意在门口等我们出来,心里一阵暖,而我也不好意思使用那盒未开封的风油精,又还给了他。
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没有长枪短炮的摄影者,小巷子里空空荡荡,有的只是三三两两的居民:坐在门口摇着蒲扇的老奶奶,看见我们对着她拍照,忙把手上的毛巾把整个头全部遮蔽起来;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坐在家门口望着对门发着呆,是否在回忆年轻时候的往事吗?倒是三个阿姨叔叔在门口打牌正起劲,对你的拍照不以为然。
天气的炎热消磨了人的耐心,对于一间间可供参观的故居未能进门一一而览,只是匆匆而过,其中也包括了顾景舟纪念馆。顾景舟可了不起,紫砂壶制作大师,这世间上价值最高的十把壶里有六把是他的作品。
紫砂壶的价格因品质不同而有着天壤之别,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一把好的紫砂壶,可谓是集哲学思想,茶人精神,自然韵律,书画艺术于一身,是物有所值的。顾景舟最贵的那把壶已经是几千万的市价,而一般便宜的紫砂壶只有几十元而已。
我一个外行看着都不错没敢试手买上一把,后来虽然因缘找到一位年轻的工艺师,也因为价格几千超过了心理价位没能购上一把。我能明白每一把紫砂壶都是制作者专有的灵感创作,里面蕴含着田园情趣,是对大自然热爱的抒写。我这俗人舍不得花这个钱,真是的!
老街长条的石板路上,坑坑洼洼间记录的是岁月的痕迹,走在空无一人的小巷间是否会遇到那个叫丁香的女子。
一步三景的雨茗轩
路过雨茗轩时一秒就被吸引了,门是大开着的,里面的布局非常雅致。最外的是一间喝茶的雅室,垫高的塌塌米,脚可以放进去,桌上放置着一壶两杯,茶杯里还有着茶水,只是主人呢?头往里探了一下,茶室的外边是一个小天井,天井的另一边有一扇门,让人想推开门去看个究竟。看着塌塌米非常的干净,初始没敢把脚踩上去,但最终好奇心占了上风,踏了上去来到天井处。
小天井里有一小石桥和一块种满植物的小园圃,轻轻推开了那扇门,里面是一间茶壶展示厅。主人正在和客人喝茶聊天,我一边告罪唐突一边打量着四周,主人却道无妨随便看,我夸了茶室布置地雅致让人不请自来,主人家笑着连连道谢,又指着楼梯上的那道门说里面是陶艺体验室,随便参观,可以拍照。
于是走上几个台阶,推开门,里面有两间房,一间是工具室,一间便是制作室,几个人正在制作陶瓷杯子,老师正在认真地做着示范。这雨茗轩真是一步三景,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啊。
回到门口的展览馆,看见两个小朋友在吃盐水棒冰,两人不过八九岁光景,这一路并没有看见一家店,便好奇地询问哪里买的棒冰,没想到其中一个小朋友热心地说我带你们去,于是尾随他们来到一条小道,他指着一扇没有任何标识的门说里面便是。我推开门,里面依然还是一家普通人家,两个老爷爷在对弈象棋,一位老奶奶在观看。
我们说明来意,老奶奶忙说有,有,旁边有一个大冷饮冰箱,上面盖着一床棉被,老奶奶打开棉被让我们自己挑,我拿了两根棒冰,一共4元钱。
大热天吃着盐水棒冰也是一种享受。
这短短的古南街,如果你快速浏览用不了半小时,而你要细细品味,那可能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此时的古南街就静静地等候在那里,等着人去读懂它。
600岁的前墅古龙窑
离开古南街去了古龙窑。龙窑是一种依山坡用砖砌筑成斜坡式的弯状隧道,因为其形状像古人所说的长龙而得名。现今宜兴唯一仅存的,仍以传统方法烧造陶瓷的唯一一座古龙窑。坐落在丁蜀前墅村村落之中。
要说我们运气真是好,管理员说这里本是不对外开放的,今天正好有人来。我从旁边的土坯上一路攀登到最高处,从上而下,看着这条巨龙,明朝至今依旧没有停止过烧窑,已经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
站在历史文物旁我总会慨叹,从前的时光和现在的时光因着一物而停止。
如今这里一年两烧,下次烧窑要待新年了。等我们参观完走出窑室,管理员就落了锁。
旁边有幢管理员休息的小楼可以拍到全景,幸运的是在管理员离开前我们又得以走到二楼拍了全景图,当我们离开后管理员就锁了门骑着自行车离开了。
此刻夕阳照着这条600岁的巨龙,他沉静地在那里蛰伏,等待下一次的蓄势待发。
腾讯视频上有一段3分钟的纪录片,《活着的前墅龙窑》,记录了装窑、祭窑、烧窑、出窑的全过程,值得一看。
紫砂壶不是一种简单的喝茶器皿,它是一种文化,一种对于生活的领悟:让自己在岁月的光阴里放缓脚步,在茶味中回味思考自己的人生,是苦?是乐?还是苦尽甘来?是否可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温不愠,将淡然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任何时候都能说句:“生活,你好!”
文字加上摄影,是我渴望能够尽量完整地表达出那心中梦土的美丽与丰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