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国社会最注重的,就是“孝道”。
何为“孝”呢?我们从字形的构造去观察,就能明白了。孩子要肩负着赡养父母的责任,要听父母的话,这就是特别传统的孝道。
只不过,这“孝道”真的就永恒不变吗?其实,这世间最“矛盾”的,就是“孝”。
你孝顺父母,心甘情愿为父母付出,到最后却被千夫所指,成为别人眼中最“不孝”的孩子。这,就是一种矛盾。
他啃父母的老,丝毫没有孝顺父母的想法。到最后,父母却认为他特别孝顺,是一等一的大孝子。这,也是一种矛盾。
有些时候,如果我们总是以刻板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相信我们很难看清生活的真相。因为道理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一切,都需要“顺势而变”。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在如今这个社会,啃老的行为正常吗?或者说,为什么如今的父母都接受孩子的“啃老”行为呢?
也许,“啃老”取代“孝顺”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关键原因有这3点。
02
原因一:啃老,跟年轻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息息相关。
有一位广州的朋友,他如今53岁了,正一筹莫展,活得有些抑郁。因为他正面临着高额的房贷,还需要掏出一笔钱来给孩子结婚。
他的孩子今年27岁,已经找到了一位不错的姑娘,准备谈婚论嫁了。可是,孩子虽然硕士毕业,工作了两年时间,可还是没有什么钱,更别谈在广州买房子了。
看到孩子的状况,身为父亲的他感慨,给礼金要接近十万,摆个酒席也需要十几二十万,买一套房的首付也需要接近一百万,他也不是印钞机,那他该怎么办啊?
迫于无奈之下,他只能到处贷款借钱,所有的压力都由自己来承担。因为他知道,靠孩子来承担这些压力,根本是不现实的。
他曾经问过孩子:“你真的情愿打着7000元的工作持续一辈子吗?为什么不尝试去跳出舒适圈,创造更大的财富呢?”
听到了父亲的话后,孩子回应道:“现在工作难找,您也不是不知道。如果可以一辈子安稳7000元每个月,那为什么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呢?”
其实,当下的年轻人有个特点,那就是习惯于追求“安稳”。可是,所谓的安稳,都是父母耗尽心力为孩子创造出来的假象。
03
原因二:观念的改变,让人性多了冷漠,少了温暖。
在网络上,有句话流传得特别广,70后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也是被孩子抛弃的第一代。
“抛弃”这个词,貌似有点令人心寒。如果说是“社会”抛弃中老年人,那还是可以接受的。相反,如果是孩子抛弃中老年人,那就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了。
为什么孩子会“抛弃”父母呢?我们不妨看看如今年轻人的观念就明白了。
父母觉得,年轻人还是需要传宗接代比较好。而年轻人认为,与其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受苦,不如不生,直接了事。
父母觉得,孩子孝顺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而年轻人认为,胡适先生说得好,父母于子无恩,谁和谁都没有亏欠。
父母觉得,人老了之后,终究需要孩子陪伴在身旁。而年轻人认为,活着比死去更痛苦,也许死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三种观念的分歧,怎么就那么大呢?可以说,父母这一代人的观念比较传统,但还算是比较积极。而年轻人的观念,比较叛逆,终究消极的方面居多。
当消极占据了上风之后,那啃老将成为了常态,孝顺将成为了非常态。
04
原因三:亲情的“矛盾”正在加剧。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世界,也是一个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改变的时代。
以往我们都认为,“亲情”是这世间最好的感情。可如今的人们认为,亲情,终究还是差了一点,冷漠薄情才是现实。
现在有这么一个潮流,那就是“断亲”。尤其在农村地区,断亲成为了常态。而且,断亲就算了, 孩子依旧在啃老。
为什么“亲情”会出现巨大的矛盾呢?问题还是出在了“物质”上。
年轻人给父母养老,需要一大笔的花销。现阶段,大多年轻人连自己都养不起,又何谈赡养父母,帮父母养老呢?
人性,终究是“自私”的。精致利己才是常态,重视他人那是非常态。这一点,在这个时代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社会学家认为,当物质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时,人性之恶的一面就会极大地暴露出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是不可改变的现实。
不过,还是要说,啃老终究不是好事,孝顺才是我们所要推崇的行为。如果连孝顺都被我们抛弃了,那社会又将变成什么样子呢?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