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感觉在“断·舍·离”和“闻·思·修”的学习过程中,自己依然停留在最底的层面上。
作为“断”和“闻”的入口依然畅通无阻:衣柜里,永远少了不止一件衣物;书柜里,永远少了不止一本或一套图书;进食时,永远不考虑胃的承受力、永远控制不住眼欲、口欲、贪欲;学习时,永远觉得需要掌握的知识太多、太广、太深;各种专业课、研修班、公益课、微课,报、上、等……然而,自己思考、回顾、复习、理解、总结、消化、运用的时间和精力又有多少呢?
翻阅Nlp三人行智慧成长笔记本,目光停留在一句话上:金钱本身不是罪恶,执迷于金钱才是罪恶。可以偷梁换柱:学习本身不是贪念,一味地执迷于学习而不思、不修者,才是贪念!
自己如此执着,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突然想起了心理学博士张维扬和樊登老师都讲过的一句话,面对一个问题,解决方案有两个:“打”或“逃”。“打”,就是直接面对,想各种办法去解决。“逃”,就是逃避、回避、躲避、绕行。至此才明白,自己执着背后的真相就是“逃”。仔细想想,在看似“平静如水”的家庭生活中,暗含着很多问题,犹如平静海面下汹涌的波涛和隐藏在海底的暗礁,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会按耐不住浮出水面。不管是自己与老公之间、与孩子之间,还是老公与孩子之间,面对问题避而不谈,不要说有效的沟通,简单的沟通都少得可怜。
两年多的学习,大道理自己确实“知道”了不少: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性;一致性表达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如果爱没有增加,事情不会有太多的改变……然而,“知道”与“做到”,真的相差十万八千里都不止,知道做不到不是真知道。正如“道”字的结构:首先,要从头脑中(“首”)搞清楚自己头上、肩上的使命和责任,要做到中庸、不偏不倚、左右平衡;其次,一定要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举止中(走之旁),方可称得上“上了道”。否则,只能算是边道上的行人。
放下执念,打开心扉,源头控制,从思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