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原谅我起了一个这么平淡无奇的名字,毕竟最近事情多,任务重,时间少,也只能先这样了。
先来说说我刚刚加入行动营的时候的样子吧,刚开始加入行动营的时候,就我个人而言,不能说是怂,但是确实有些许胆怯,感觉群里面有许多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有贡献的人们,而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北京中学生,根本不能与这些大佬交上话。也考虑过退出行动营,但是后来因为指导员老师和连长对我的关爱(毕竟我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小的活动参与者)还是选择留在这里。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群里的大佬们也不是那么的高冷,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十分风趣有意思的,渐渐也敢于与他们交流了。后来有的时候,他们发表的一些观点或多或少会有我不认同的地方,现在也敢于去提问并发表我个人的观点了,这是一个成长的体现吧。
记得第一天打卡的时候我还不是特别会用鲸打卡,再加上那天是开学第一天,好像是十点了我都没有打卡,这个时候指导员华丽姐姐和连长娜儿便来关心我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虽然说这一举动很小并且我确实不认识他们两个人,但是却能感受到这个群里面所有人,包括各位加入这个计划的参与者和这个计划的管理人员都回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着,从各个方面给予我帮助和支持,这也是我可以坚持完22天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然后就是剩下的21天,这二十一天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这三周,进入到新班级的我确实是感受到了压力,身处全学校最好的直升班里面,本身作业量就会比其他的中考班更多,还会穿插一些演讲啊,PPT啊,视频啊这些东西,虽然说我都有接受过相对应训练,但是主要还是会有些犯懒,通过行动营这一平台呢,一开始,我并不希望能从中收获什么,但是通过每天有一些领域的知名人物的交流或者说一些事情的独特看法使我有了对社会的新一个认识。虽然说他们讲的东西有些太过职场化,成人化。所以说有些东西我真的不一定能够听明白听懂,更不见得能为以后做打算,但是这也练就了我听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利用根本帮不到我的主题演讲的时间干别的事情,确实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不听“天书”
嗯,接着是我的一个小梦想,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公众号。通过这个平台吧,其实让我感到其实做公众号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你能否坚持写作,借用分享中的一句话“微信公众号大概有1200万个,但是真正点击量极高的也只有2万余。”的确,一个初中的学生想做到那两万多个几乎不可能,那么又通过“微习惯”的内容,让我了解到在一个跨度很大的台阶上垫一个小垫子是多么的重要。所以说,我的第一篇飞行report “PEK----HEL优选经济舱----公务舱”的点评也即将完成,算上这个行动营,这篇report对于我以后做公众号更算是有了一个动力吧。
慢慢的,二十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其实呢要感谢这个行动营里面的每一个人,从猫叔的运营团队到各位战友,说实话,让我认识到了这个社会上很多不同工作的,形形色色的人,从每个平凡的劳动者再到创业者到政府官员,每一个人都给我着不同的印象。个人感觉自己更像是西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既以自我为中心,不像当今的社会主义中心以集体为荣,我着实觉得个人做好也就好了,集体的事情不用管。在这里,通过战友们给我的精神输出,虽然说我这种想法这种作为很难改变,但是也让我看到了跟我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能够在这个群里面各抒己见,共同探讨问题。确实,这种讨论方式及开放性的讨论内容确实很新颖,也很有趣,这是这个行动营好的一点。
最后,可能是这个行动营刚办了三期的缘故,就我个人而言,还想指出一点弊端,希望能够关注一下。1.打卡文章过于绝对,有些事情确实是有很多种看法,更不可能通过这一篇文章就能够得到改变,如果说要贯彻一个思想的话应该一周内全都放出这一类型的文章,能够让人们加深记忆,深刻理解。2.分享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大咖”“牛人”这一类的称号,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是人,从广义上来讲人生来平等,每个人有每个人对大咖的定义,建议更换称号至“分享者”或者“经历着”如果要说采访经历可否尽量避免“见牛人”称号,改用“采访一位处在什么岗位的做什么工作的人”会更显亲切。
感谢各位22天来的付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