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它所处的特殊位置,因而在文章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古人强调文章开头应如“凤头”,即要鲜明、生动、新颖,引人入胜。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手笔机飞舞,墨势淋漓,有自由自得之妙,则把握在手,破竹之势已成,不忧此后不成完璧。如此时际文情艰涩,勉强支吾,则朝气昏昏,到晚终无晴色,不如不作之为愈也。”近人陶明浚在《诗说杂记》中认为:“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一篇之中既不得机势,虽善于承接亦难生色。”所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妙语夺目,使人一见而倾心拍案。那么,这样的文章肯定会在高考中夺魁。
“万事开头难”,那么,怎样开头?开头的原则是什么?开头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般来说,开头应掌握以下原则:
简:高考作文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写给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内看的,因此,开头切忌繁锁,切忌绕弯子、兜圈子,应力求作到简明扼要,直接入题。
美:古人以“凤头”来形容文章开头,足见开头的重要。如果文章开头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那么,必会打动阅卷教师那颗受伤的心。
奇: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认为:“开篇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取。”可以说,李渔的这句话道出了考场作文的实质。人人都有好奇心,考场作文的开头如果据此设计,出悬念,出疑问,出矛盾,其效果自不待言。
理: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开头在求简求美求奇的同时,如能在“理”上有所突破,那么,你的这个开头肯定会让阅卷老师爱不释手。试想,这样的开头怎能不得高分呢?
开头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开门见山式。就是文章开头不转弯抹角,一针见血地点名写作的主题。“开门见山”是一种应用得很普遍的开头方法。它之所以被广泛使用,原因很多。就考场作文来说,一个开门见山直入文题的开头一定可以博取承担着繁重阅卷任务的老师的好感,从而有助于你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2011年广东高考佳作《回到原点》开篇这样写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事物的根本就是一个原点,“原点”是雄鹰展翅翱翔的腾飞起点;“原点”是百川滔滔不绝奔腾入海的起水之源。回到原点,重新出发,迎着朝阳,奔向希望。
这个开头可分三层:第一层引用老子的名言,暗含“原点”;第二层用两个比喻句明确点出“原点”;第三层再次明确强调“原点”。这个开头虽分三层,但层层紧扣中心,直奔主题,干净利落,毫无拖泥带水之感。
二.设疑发问式。在文章的开头设疑发问,往往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引人深思。高考作文也不例外,在高考作文中巧妙的设疑发问,制造悬念,更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赢得高分。如2005年福建卷佳作《跳出枷锁,创造风格》的开头也是这样写的:
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我们创新的动力。跳出圆圈的枷锁,创造新颖的风格,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选择。
这一个一个的疑问,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读者读到这里不能不深思,并带着疑问读下去。并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类比设喻式。所谓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它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性,作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比喻是借形象、具体、感性的事物来表达抽象深邃的内蕴。类比设喻法的好处是能使文章发端新颖别致,增强吸引力和表达效果。例如2001年全国卷高考佳作《诚信,至高无上的精神财富》的开头就是这样:
高山若失去了流水的环绕,诗意顿减;清泉若失去了游星的嬉闹,灵韵尽失;朗朗夜空,若没有繁星璀璨,皓月生辉,只等于一块黑布。同样,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又怎能是一个无愧于天地的正直之人呢?
这里,作者借“高山”“清泉”“夜空”做引子,引出全文的中心话题“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又怎能是一个无愧于天地的正直之人呢?”全段文字优美,类比恰当,读之如饮醇酒,回味无穷。
四、引用摘取式。这种方法是直接摘取名人名言、哲人警句、古诗文佳词妙语,以及民歌民谚流行音乐等等来开头,好处是借用美好的词句引起读者广泛而丰富的联想,以增强文章的文采,增强文章的语言魅力,从而增强文章对读者的感染力。
2011年安徽高考佳作《时间在流逝》是这样开头的: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万世师表”孔子55岁游说诸侯、避难宋国、吕梁观水时发出的喟叹。“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相勉励,岁月不待人。”这是诗人陶渊明50岁那年,也就是辞官归田第八个年头发出的慨叹。孔子、陶渊明,他们即使在人生最失意时,面对时间流逝,竞以这般豁达乐观的心态寄语后人,览物思人,我辈当自强。
开头引用孔子的话和陶渊明的诗,点明题意,表明自己的立场,读来自然恰切。
五、铺排对偶式。它是用铺排或对偶构成优美的句群来开篇,其好处是词语严谨,语气贯通,读来铿锵有力,颇富气势,增强感染力。如2011年湖北高考佳作《旧书》的开头:
旧书是一首诗,细细体会,总有哲理;旧书是一坛老酒,慢慢品尝,总有香醇;旧书是文化的宝库,仔细寻找,总会发现知识的海洋。
开头使用一组排偶句式,将自己对“旧书”的理解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尽情地抒写了出来,读来既觉荡气回肠,又觉底蕴深厚。
六、比衬抑扬式。“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如果开头善于运用比较衬托,在欲擒故纵中,欲扬先抑,可以使文势顿生烟波。请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曾经耳闻过尔虞我诈,也曾目睹过世态炎凉。总想寻一方静谧的圣土,躲避这人世间所有的污秽,洒下诚信的种子,育出美丽的家园。
突然有一天,听到一位哲人的话:诚信如一枝玫瑰,送给别人,手有余香。(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给世间一缕馨香》)
开头先叙“诚信”的缺失,然后用“突然”一转,借用哲人的话再说“诚信”的实质;话虽不长,但作者却写得一波三折,尺幅千里,极尽文章变化之奥妙。
七、抒情呼告式。所谓抒情呼告是文章一落笔就通过呼告或召唤进行抒发感情,从而拓开文章的渠道。好处是使文章增强抒情性和感染力。如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让心跳一曲华尔兹》: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被黑暗欺诈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永恒的诚信。我希望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像彩电蜡笔那样美丽,我们之间,任何人之间,都环绕着真诚和信任。这样,那不胜娇羞的水莲花也会永远绽放在我们的心头。
作者以抒情的笔法把自己对“诚信”的渴望和赞美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读来不能不令人精神振奋,产生共鸣。
八、叙述回忆式。这种方法是通过回忆性的文字,进行叙述自己的心理情感。它的好处是娓娓而谈,真挚感人。如下边的开头:
当岁月流转与时光轮回都无迹可寻时,你蓦然回首,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藏在时光长剧的背后。这一折子的回目便是:诚信。
这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一个除了两脚泥巴,除了做生意总亏本,除了训斥我的虚荣而只有“诚信”一种品质的他
父亲这时候正在做什么呢?是在梨花树下闭目养神吗?梨树…… (《一地梨花》)
开头通过“诚信”联想到父亲,即巧妙地扣了题,又委婉地凸现了父亲的品质,可谓一箭双雕。
九、思辨议论式。这种方法是开篇就用富有哲理性的句子进行议论,开宗明义,好处是言简意赅,语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育。如2002年全国高考优秀作文《发自心灵的选择》:
作为社会意义上的人,我们无可避免的要面对选择的考验。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要想彻底抛弃选择,恐怕谪仙人李太白都得摇头叹气道:“噫吁唏!难于上青天也!”可见,要先学会选择,之后才会懂得自下而上的立世之道。(《 发自心灵的选择》 )
十、故事寓言式。这种方法是用各种故事或寓言进行开篇。它的好处是异峰突起、曲径通幽。如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以生命践约》: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青年尾生在桥上等待心爱的女孩儿来赴约,后来风来了,雨来了,水涨了,桥也淹了,可心上人却始终没来,而尾生却死死抱住桥墩,以自己的生命赴了一场约会。
尾生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一个诚信。既然许下了诺言,既然做好了约定,那么即使失去了生命也要去赴约。翻开中华文明史,这种以生命践约的例子又何止尾生一个。
作者借助“尾生守约”的故事开头,既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然许下了诺言,既然做好了约定,那么即使失去了生命也要去赴约”,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十一、阐释题目式。用简洁精辟的语言对作文题目的内涵及外延做简单的阐释,很快切入主题的一种方式。例如2006重庆卷高考佳作《走与停的选择》就是这样开头的:
面对困境有两种选择:走与停。走即是努力,用辛勤的汗水绘就天边那道绚丽的彩虹;停即是放弃,一步步地堕入失败的深渊。
文章开头即对“走”与“停”作了明确地阐释,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简洁明了,干脆利落,从而为下文展开议论作好了铺垫。
十二、形象刻画式。在文章的开头通过刻画描写,塑造艺术形象,能够起到突出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例如2005年江西高考佳作《难忘的那张脸》描写了一位农村家长到校找孩子的形象。开篇这样写到:
从教育局办事回来,经过校门口的时候,见一位大叔在路边一棵树下,他瘦削的脸黑黝黝的,被刺眼的阳光照得发亮。一看脸,我便知道是农村的家长来找学生。
这一形象的刻画,便把一个真实的,朴实的农民形象烙在读者脑海了,挥之不去,并急切的想了解下文发生的是什么,扣人心弦。
总之,文章开头的方式很多,各式各样,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作为考生,若能结合个人的实际,结合练习,切实掌握其中的三四种招式,再多读一些精彩的开头,相信优秀的文章就会在你的手下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