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五月,正是枇杷成熟的季节。
偶尔路过果园,却见棵棵枇杷树上的果实,皆被穿上了“外衣”,那是由纸袋子做成的,据说含有药物,可防虫防病,还可以防止鸟雀来啄食。可这样的枇杷,因为少了阳光的直射和雨露的滋润,虽然品相和成熟度能得到保证,营养和口感却是大打折扣了。
那天,老公在菜场里遇到一位卖枇杷的老农,年龄约摸70岁上下。他说自己家在山上,枇杷从来不用套袋的。一尝,口感果然甚佳。尤其是白沙枇杷,清甜爽口,甜中又略微带一丝酸味,入口即化。
白沙枇杷清甜多汁,回味悠长,让人欲罢不能。于是,老公几乎天天光顾他的摊位。一来二去,成了熟人。交谈中得知,他家就在附近郊区的一个小山村。枇杷树甚多,全靠他和妻子两个人打理。问能否上门亲自采摘,老农欣然应允,并留了电话号码。
趁着下午休息,约上好友一起出发。幸亏现在手机导航挺方便的,也不用怕迷失方向。感谢村村通工程,虽然山路挺窄,总算有惊无险的平安到达。
乍抬头望去,仿佛来到了枇杷树的世界。山上,一行行、一棵棵,果实累累的,皆是枇杷。大红袍色泽橙红,白沙白里透黄。漫山遍野的,真是让人垂涎。
老人的家,就在靠近村口的地方,因为之前已经联系过了,他早已经在那等候。
山里人朴实,没有过多的寒暄,就带我们去山上果园。路边的枇杷树,枝丫横生。枇杷似乎有意要挑逗你,拦着你的去路。忍不住伸手摘了一颗,嗯,水分非常的充沛。虽然不是特别甜,却有一种最新鲜的果香,抚慰着你的味蕾。
面对着满山的枇杷,让人不由得食指大动。当然,必须挑自己看得上眼的下手。最好吃的,不是那白净无瑕的,而是外表虽有些花斑,却白里泛黄,甚至略微转红的,那是太阳给予的色泽。这样的果肉甜度是最高的。看来,“人不可貌相”,此话亦适用于枇杷呢。
品尝了没几颗,肚子便觉得胀鼓鼓的,再也吃不下了。任何好东西,浅尝辄止,则滋味是最悠长的。
接下来,挑成熟的采摘到自带的篮子里。虽然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了,但太阳依旧热情得很,所以山上少见人迹,只有远远地传来一些说话声。这个村庄本来人口就少,年轻人大多已搬迁到山下,留下的只是些老人。
举头,蓝蓝的天空缀着几朵洁白的云朵。山间,满眼的绿植。除了枇杷,还有好几种果树。瞧,这是桃子,它们在绿叶间探出脑袋,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果子已经由黄泛红。青翠的,是梨树和李树,果子比弹珠要大一些,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晶莹的光芒,似一颗颗绿宝石般耀眼。那边还有杨梅树,果子也已经缀满枝头,突然想到了望梅止渴的故事,口中不由得充满了唾液。
这片土地,此刻是如此空旷而宁静,又仿佛暂时为我所拥有。怪不得陶渊明当年不肯为官,而宁愿隐居山野,这样自给自足的生活,的确令人向往。
老人说,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他和老伴每天都累并快乐着。老伴负责采摘,所以迟迟未见到她。而他,则每天凌晨2:00即起,草草吃过早饭后,开着电动三轮车到城里去。并非是路太远,而是要早一点抢占一个好摊位,才能早一点售完回家。
听到此,不由得感慨:我以为的好玩,其实在成了赖以生活的生计后,便不再轻松。愿老人的枇杷能卖个好价钱,让付出有所回报。
下山时,闻到几声婉转的鸟鸣。不由得想起了那首诗: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