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有力,话语是有千钧之力的,有时候胜过千军万马。
哪怕对发生在欧洲的二战不是特别了解,这部电影也能让你走进去,感受丘吉尔焦虑的情绪及必胜的信念。
对于历史深处的主角来说,他们知道自己的决定对全世界的意义,所以,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丘吉尔的魅力在于,他总能在每个重要的关头,以举重若轻的演讲鼓舞人心,让人们坚信胜利终将到来,让人们勇敢而决绝地说出:“Never”。
丘吉尔是个传奇,正如电影里所表现的一样:每天早餐一杯酒、午餐一瓶香槟,晚餐和夜宵更是少不了酒,整天叼着标志性的雪茄,一个酒鬼+烟鬼,还那么斗志昂扬。丘吉尔是个很有个性的老头,我相信不管是在哪个年代,他都会是一个潇洒的老头。
很喜欢他的“V”手势,现在再回过头翻看历史照片,丘吉尔同他的手势一起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他微笑着,对着千疮百孔的世界展露必胜的决心,他的笑和“V”手势是那个破碎世界里少有的温情和朝气。
“主流价值、英式幽默、平民视角”。有人这样概括这部电影,其实,我觉得还不够,除了这些,这部电影还有一个重要的点:“丘式鸡汤”。
当然,这里的“鸡汤”真的没有一点贬义,整部电影都在传达一个声音:不管有多萎,都要一直硬下去。
正如丘吉尔和国王说的那样“那些斗争到底的国家会再次雄起,那些乖乖投降的国家会灭亡”。人,又何尝不是呢?对于丘吉尔来说,遭受排挤和挫折的时候,如果乖乖缴械,从此人生暗淡,但斗争到底,意味着将来还有无限可能。
这碗鸡汤国王干了、政治对手张伯伦干了、大将哈利·法克斯干了,上下议院干了,全英国人民干了,现在,全世界都干了。
鸡汤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原材料急“鸡”的品质、对火候和调料也都很有讲究。《至暗时刻》里的“鸡”当然是那些难以忘怀的历史灾难,导演用不紧不慢的火候烧的恰到好处,加上加里·奥德曼这味“调料”,自然十分入味,让人受用。
丘吉尔的鸡汤,有浓烈的“治愈”效果,在心灵遭受折磨的时候,他能很好地抚平你的创口,他会在你耳边给你前行和战斗的勇气。他激情的演讲让你觉得如果他再年轻三十岁,他一定会第一个冲上战场,手撕德国鬼子。
《敦刻尔克》是小人物的历史,《至暗时刻》则是大人物的传说。小人物求生存,大人物求信念;小人物要逃回祖国,大人物要人民在街头、田野和山坡上战斗。
《敦刻尔克》结束时的广播,也是《至暗时刻》的高潮,同样的演讲内容,在两部电影的结尾都是如此地和谐和高昂。
丘吉尔用一个老头的倔强告诉英国人民,硬对硬不一定胜利,但绝不会失败。
最后,我觉得有两句台词很适合我们现在的国情。
第一句是送给代表们和官员们的:“如果我们全都像缩头乌龟那样领导这个国家,我们全都离下台不远了”。
第二句是送给像你我这样的屁民:“刀都架到脖子上了,你怎么还和屠夫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