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得到”上学习香帅的《中国财富报告》,里面专门有一讲是《育儿嫂和行政秘书,哪个更有前途?》
按照传统的观念,应该没什么人会觉得育儿嫂比大公司的行政秘书好吧?育儿嫂在这里是一个专业名词,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专门负责照顾孩子的保姆阿姨。
可是香帅的调查报告显示:育儿嫂工资年涨幅超过20%,而同期中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的涨幅不过8.6%。而有些我们眼中再好不过的工作,涨幅更低,比如北京各大高校海归教授的薪水涨幅,虽然有所不同,但基本都不到5% 。
还有更扎心的数据:香帅团队对全国各个职业的招聘工资研究后发现,2019年全国育儿嫂的平均招聘工资是6009元,美容美发师的平均招聘工资是6280元,而秘书/行政文员的招聘工资呢?只有4650元。
很明显,技能型蓝领的工资已经开始反超“可编码型”工作的白领。这个趋势在2020年会更加明显。
为什么?难道是新读书无用论开始盛行吗?
并不是,这个答案要到人工智能时代最有前途的三项技能中寻找。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难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技能主要有三类:“社交智慧”、“创造力”、“感知和操作能力”。
而育儿嫂或者月嫂,他们的社交智慧必须非常高,一个成功的月嫂或者育儿嫂在中国家庭面对的往往是祖孙三代。必须具备高超的社交能力和感知孩子情绪,会带孩子还要会做家务,要同时搞定三代人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我曾经有两个朋友,都是女儿生孩子的时候请了月嫂。一个在月子期间,对月嫂要求不合理,被月嫂炒了鱿鱼,辞职不干了!另一个是老人觉得月嫂什么都不懂,不值那个价,才干半个月就提前解聘。
我虽然没请过育儿嫂,但却请过钟点工,她叫阿芳,她的随时随地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几年前因为工作忙,考虑到性价比,就请了一个钟点工,是朋友介绍的。在她家做过10年以上,非常可靠。说好每周来一次,每次3小时,月支出400元。
钟点工是个40多岁的湖南大嫂,嗓门很大,我喊她阿芳。据她说做这行已经十多年了。第一次来我家的时候,我刚想跟她交代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有些锅绝对不能用钢丝球……没想到阿芳马上打断我说:“我做了十几年了,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你家的锅是安利锅,要用专业清洁剂,你只需要告诉我清洁剂在哪放着就行了。”
她居然能叫出我家炒菜锅的牌子!这让我快速认可了她的专业度。接下来阿芳还建议我给她配备指定的拖把和玻璃刮,说是提升效率。
我是个有强烈好奇心的人,看着阿芳麻利的干活,忍不住观察起来。我倒要看看,她到底是怎么干活的?为什么她不到三个小时做的活比我一天做的活都多?
通过几次观察,我对阿芳的行为做出了分析:她虽然一个人干活,却把自己的行为做成了流水线:抹布按颜色分为三块,两块湿的,一块干的。都是按照她的要求我给她钱由她直接采购的。是那种面积比较大的不掉毛的专业抹布。
先用第一块湿抹布从头到尾擦一遍,中间几乎不洗抹布(经我抗议当着我的面洗过两次),然后换第二块湿抹布,再从头到尾擦一遍。接着是第三块干抹布,也是颜色最浅的抹布,再擦一遍,把刚才的水渍全部抹掉,重点部位重点擦。
拖地也是用两种拖把。第一遍是用约一尺宽的拖把,放在有清洁剂的水里洗干净,把所有的地面先拖一遍,再用可以粘毛发的专用拖把做精细化清洁。
厨房重点是油烟机。第一次她费了一点劲才清洁彻底。然后我看她在接油槽垫上卫生纸,以后只需要定期更换和普通保洁就很容易了。至于卫生间,利用热水和刷子,再加上洗衣粉,地面和冲凉房的玻璃门都快速完成清洁。
因为保洁阿姨的能干,每次我看她身上都有一大串钥匙,有点像过去电影里的那些管家。我询问她每月做多少家,她自豪的说,一天安排2家,碰到节假日或周末,也有3家的。还说:“都是熟人不好意思推脱”。我掐指一算,阿芳每月收入2万以上,也就是年薪30万左右。
年薪30万,在广州也算高收入了。阿芳在老家买了两套房子,儿子和女儿也都上了大学,她说,等小女儿研究生毕业,她就不做了,回家养老。
我问她,你有养老金吗?阿芳笑着说:这些年做钟点工认识的都是有钱有文化的人,以前她什么都不懂,后来那些服务过的家庭成员就教她怎么买社保,怎么买商业保险,因此她现在什么都有了。不仅在湖南买了社保,还买了商业保险。我跟她打趣,:“阿芳,你儿子大学毕业的收入都不如你吧?.”她哈哈一笑,说,我可不希望他们像我这么辛苦,我是习惯了,一般人吃不了我这个苦的。
这个保洁阿姨,我用了两年,后来因为职业敏感性,我担心她年纪大了,每天做那么多家保洁工作会太累,万一不小心在我家出现意外事故,麻烦就大了。于是选了一个保洁服务平台,手机预约提供服务,这些有公司背景的人,自带保洁工具上门,还戴着鞋套,但说实话效率比不上阿芳,这让我怀念起阿芳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