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不可怕,谁不了解谁尴尬——读《不可思议的青少年大脑》有感

      前两天,表弟又给我打电话了,问我专升本的事,让我给他报上名,想拿本科学历。从他的话语当中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给我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其中不外乎涉及:只有踏上社会之后才感觉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开始追忆初中的时候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慨叹要是初中的时候能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该多好。可是人生就是这样,开弓即没有回头箭,再后悔也没有用,只能一切朝前看。

      表弟在青岛当兵,看到很多同事高学历、高文凭拿高工资很羡慕。而自己当兵只能从事像厨师这样的工种。然后就想进修文凭,等退伍之后能够被分到好一些的单位。现在后悔自己上初中时,也不知道自己的大脑怎么了,就是厌学,不愿意学习,光想玩游戏。

      表弟在初中厌学是连我都知道的事情。有一次我去他家,我听我姨说,他不上学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怎么劝都劝不动。说多了就把自己关在屋里了,一天不吃饭,绝食。除了绝食之外,甚至自残。各种方法都用尽了,为了能让他上学,允许他打游戏。可是他一旦打起了游戏,更不愿意上学了。总之形成了恶性循环。

    我姨说,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他是一个很懂事很听话很乖巧的孩子。可上了初中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我姨是一个农村妇女,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就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一些。可是孩子变成这个样子,这让她很痛苦,整天以泪洗面。但是他不上学了,我姨也妥协了,因为毫无办法。

      那个时候也不懂得用一些道理说服表弟。如今读了英国三位作者贝蒂娜 · 霍恩、简 · 吉尔摩和塔拉 · 墨菲写的一本书,这本书叫《不可思议的青少年大脑》,似乎有一些事情都变得可以理解。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越来越叛逆。有很多事情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变得很沉默,甚至有了很多的心理问题。针对青春期孩子的一些变化,作者们运用专业的知识,从孩子生理的角度上来分析,帮助人们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并把青春期重新进行了定义。教父母把消极的想法转变为积极的看法。

      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大脑正在经历重要的、动态的神经升级。这个时期大脑对外界环境极其敏感。并不是孩子故意想要和父母做对,而是因为他们受到大脑的控制。因此,不要把孩子与叛逆之间划上等号。

      像我表弟那样的青少年,喜怒无常、脾气暴躁的刻板印象仍在继续,这不仅限制了成年人对青少年的期望,也限制了青少年对自己的期望。父母应该做的就是理解孩子,关心孩子的成长。

      还好我表弟没有“长歪”,初中没毕业,我姨就让他去当兵了,让他走上了一条当兵的路。当兵的这几年,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磨练。懂得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自己的年幼无知,懂得踏上社会,凡事还是要靠自己。

      希望我表弟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茁壮成长。

      衷心祝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