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曾说:
“父母最错误的沟通方式之一,是不懂共情,忽略感受。”
聊天中只顾自己一时嘴快,急于评价不顾孩子感受,是父母真的不懂怎么和孩子聊天的表现。
只会评价式聊天的父母,真的太“无聊”。
网上看到曾有一所小学的老师们,广泛收集了一份关于孩子怎样和父母聊天的问卷。
近4千份的问卷结果让人意外,孩子和父母每天的聊天时间不仅短而且目的性太强。
数据显示:
“聊10分钟左右占比34.53%;聊20分钟左右占27.14%;
聊30分钟左右占31.1%;
仅有7%的孩子每天能和父母聊上1小时及以上的时间。”
在这有限的聊天时间里,每天聊得最多的是“学习及作业”,和孩子聊“梦想”谈感受的父母仅占1.6%。
父母动不动就要拿作业评头论足:“做完了没有”,“怎么这个不会、那个不会”。
这样的亲子聊天效果是什么呢?
什么话都被父母说完了,好吧你们赢了,孩子和你们根本没得聊!
所以父母也就成了当之无愧的话题终结者。
《小王子》里曾有一句话说:
“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
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
父母的语言决定了孩子的状态。
看似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不是真“无聊”而是有满肚子的话却不想说出口。
习惯评价式聊天,父母毁掉了孩子对聊天的期待,错过了真正值得聊的话题,还怎么能指望在聊天中教导孩子?
父母说得多,孩子的话自然少。
孩子说与不说,取决于父母会不会换位思考,与他产生共情。
《共情力》的作者乔拉·米卡利曾说:
“如果没有共情,我们就无法相互寻求支持、鼓励、温存和爱。”
用力地倾泄对孩子的爱,不如用情好好地理解、感受和接纳他,让孩子看到父母给的爱和希望。
跟孩子聊天的智慧,是减少用力,克制自己的表达欲。
3个方法,和孩子柔软聊天。
孩子的心理敏感程度比成人要高出很多,所以特别在意别人对他说话的内容甚至语气。
不懂聊天的方法,伤透了孩子的心,一旦孩子有能力远离父母便不愿和父母多说一句。
那么,如何和孩子保持亲密好好聊下去呢?
比起聊天中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这三种柔软的方式更适合和孩子聊天。
1. 交还聊天主导权
很多时候父母没法和孩子聊,因为孩子总是被动说话。
由孩子主导谈话时,她才能问其所想,聊其想聊的事,而父母才能知道孩子真正的关注。
控制欲会赢了孩子,唯有尊重才会赢得孩子。
聪明的父母在聊天中从来不滔滔不绝,拒绝倾听,而是让孩子源源不断向自己开口。
2. 变成“小孩”平等相处
做父母最不靠谱的是想当然地看待孩子的成长。
其实,放下父母的身份,平等地和孩子相处,便会发现孩子成长的过程一切都在变化。
走进孩子内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他的朋友。
如果父母珍视“友情”,便会用好同理心,避免在聊天时“踩雷”。
3. 舍得花时间多“闲聊”
麻省理工研究发现,让孩子更聪明,不是靠阅读,而是靠聊天。
因为孩子是社交型学习者,孩子会从与他们有关系并让他们感到安全的人身上学习。
而这样的最佳人选当然是父母。
远离了终结式的评价,“闲聊”拉近了亲子间距离,对孩子进行启发式教育,绝不会是浪费时间。
“聊天”是父母和孩子最简单的相处方式,通过聊天,父母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孩子输送爱的滋养。
父母的爱正向输入,孩子才能有正向输出。
会聊天的父母,孩子都不会差。
孩子的童年不可逆转,每一次聊天都是父母给孩子爱的语言和陪伴。
聊天不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阻碍,而是连接心灵的桥梁。
好好说话,用心聊天才是父母最应掌握的技能。
点个“在看”,愿每个父母不再做聊天的终结者,和孩子聊下去,聊得更多,父母才能陪着孩子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