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治国必先齐家”一章节中有一句:“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这里引用的就是诗经《曹风·鳲鸠》中的句子,讲的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指容貌举止庄重严肃,可以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全诗四章,都以鳲鸠及其子起兴,鳲鸠即布谷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鸟儿,每年芒种前后,布谷鸟会用清脆而悠扬的歌声催促人们耕种,“布谷!布谷!”“社前社后雨纷纷,山北山南处处闻。田父不知墙壁字,此声便是劝农文。”可见它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的益鸟。
其实,鸤鸠鸟还有一个特点是慈爱,据说布谷鸟喂养仔鸟,早晨从上向下,晚上从下至上按序喂食,早晨喂食从头到尾,下午喂食从尾到头,公平合理从不有错,无偏无私,平均如一。伏羲氏创立鸟官制度时,就曾设立鸤鸠官掌管分配,既取其公平如一之意。所以诗人在这里以鸤鸠起兴,即喻淑人君子应像鸤鸠一样公平如一地对待子民。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淑人:善人。仪:容颜仪态。心如结:比喻用心专一。首章诗人描绘了布谷鸟在桑林筑巢,细心哺食七个小鸟的场景,接着赞扬品性善良的好君子如鸤鸠鸟一样,仪容端庄始终如一,内心操守坚如磐石。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接下来的三章,每章六句,通过鸤鸠之子忽而在梅树,忽而在酸枣树,忽而在各种树上的玩耍来说明小鸟尚未成熟,行动尚无一定之规。
弁(biàn):皮帽。骐(qí):青黑色的马。一说古代皮帽上的玉制饰品。忒(tè):差错。
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嬉戏梅树枝间。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他的腰带白丝镶边。他的腰带白丝镶边,玉饰皮帽花色新鲜。
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嬉戏酸枣树上。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仪容端庄从不走样。仪容端庄从不走样,各国有了模范形象。
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翻飞栖息丛莽。品性善良的好君子,百姓敬仰作为榜样。百姓敬仰作为榜样,怎不祝他万寿无疆。
在《卫风·淇澳》中我们讲过君子的仪表:充耳垂宝石晶莹,帽上玉亮如明星,威武庄严,磊落光明,是国人的典范。仪表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外表,更是人的心灵世界的表现,由表及里、表里如一的人才能称之为正人君子。
如果一个君王能做到如此贤明,人们怎能不祝他万寿无疆?这里包涵着人民对一国之主的期望,希望国君能像布谷鸟一样,言行始终如一,信念始终如一,着装标准规范,不会出现差错。这样的举他这样的行为,正是四方的表率,而他的国人也会像那在各种树丛中栖息玩耍的小鸟一样,以他为榜样,人们怎能不祝他万寿无疆呢?
“鳲鸠在桑”,始终如一,操守不变,布谷从此是美德的典型和代表,后人又称其为杜宇、子规、望帝、蜀鸟等,成为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诗词数不胜数,文化意蕴丰富多彩。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大文豪苏轼借它表达伤春惜春之情;“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仙李白借它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大词人柳永借它吟咏乡愁;“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晚唐李商隐借它倾诉悲苦与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