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顾曼桢,我情感变化的可怕。一开始只是觉得她是个固执倔强的小姑娘,在为她和沈世钧的爱情感到幸福的同时也有点害怕在张爱玲的笔下,她会因为自己的坚持丢了幸福。
第一次改变是在看到她被强,却仍保持生命力,不愿屈服。这十分的触动了我。她有着和当时女子不一样的思想见识,也足够坚强。我觉得我都爱上了那时候的她,坚韧的令人喜爱。
第二次改变是她竟然觉得祝可怜,最后竟然因为孩子决定和祝结婚。为什么一个有着先进思想的女性最后还是会被这些所谓的亲情束缚。为了孩子选择结婚,难道孩子的生命重于自己的生命吗?难道你再也没有生命价值了吗??这个时候我开始觉得可怜,一个被作者塑造成社会新知识的女性最后仍有着陈腐的思想。可怜又可气,这是我对她的第二个想法。
我看小说,素来讨厌强奸片段。但是这本书却看下去了,一是因为张爱玲文笔极好,第二则是对顾曼桢的喜爱。我爱她的超前思想,我爱她的反抗,我爱她的不放弃,我爱她的不畏世俗眼光。朋友和我剧透最后祝和顾结婚了我还十分惊奇,我在想,一个有着如此思想的人如何能同意。尤其是到文章中后期,她又是经济独立的个体了,没有人可以控制她了,她为何会这样选择。最后得知原因后,我是十分的失望了,甚至觉得我高估了顾曼桢,她的坚强似乎有着前提,她的坚强似乎一直依附着旁人。她那么坚强勇敢的反抗母亲和姐姐,却在沈世钧结婚时心灰意冷。她是这么的厌恶祝,却因为孩子和他结婚,可怜又可气。
第三次的转变到不能说是转变,只是我加深了对顾曼桢的厌倦。他在许家不顺人意,她嫁给许原意是保护孩子,可是孩子最后还是被祝打,她也无能为力。这样的真的是她想要的结局吗?我不再同情她,我觉得她活该。之前的那个鲜活的勇敢的形象已经逐渐在我脑海里淡去。我因为她被外力侵害时对她充满同情,为她愤怒;但是对于她自己的选择,我有的只是厌恶。自身的选择,自身的苦痛,她又有什么值得人同情的呢?
第四次的转变是我看到顾曼桢离婚,她知道自己错了。我看到这里又是辛酸又是苦楚。许是我旁观者清了,我作为旁观者说的轻巧,但是对于她确是如此的苦痛。我开始对她在此充满同情。知道错,总是最好的。虽然过去了许久,她还是之前那个有勇气改变的姑娘。
第五次的变化,我又一次对她充满了爱意。她勇敢坚强,她努力离婚,打赢了官司,坚强的和沈做最后的诀别。我也似乎理解了她,她与许的婚礼,有一半是因为孩子,有一半则是她得知了沈的婚礼。我之前想的她是因为觉得许可怜,这个原因估计占不了1%。她无依无靠一个人,难道不许她找精神依靠吗?沈就是她原先的精神依靠,孩子则是她之后的依靠。虽是可怜,但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