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一颗“长沙星”,就这样点亮长沙
前几天,儿子告诉我,他北京的同学“五一”想来长沙玩,只抢到了返程的票,楞是没抢着来的票。
与此同时,我的朋友圈里,真的是被《长沙夜生活》这部即将抢滩五一档,于4月28日上映电影的宣传信息刷屏了。
这些信息下面,往往还跟着很长的评论:在外工作读书的长沙人,一半焦虑一半骄傲地说,自己也买不到回家的票;而在长沙生活的当地人,则一边暗爽一边豪爽地说,我们不出门,把长沙让给你们。
看,长沙这座城市和一部以它担任主角的电影,就这样在我的手机里相遇,且频繁出镜了。
这对于有“历史文化名城”称呼的长沙,还真是2000年来头一回呢。
话说现在长沙实在火得很,黄兴路、解放西,天黑我都不敢往那边去,不是怕黑,是怕亮。
街灯、霓虹灯、裸眼3D的广告屏,一个比一个亮,帅哥美女,一个比一个靓,他们手里还举着手机带着灯光,真是“手可摘星辰”啊,人手一颗“长沙星”,一个比一个亮。让人感觉那里的长沙,一半在地上,一半在网上。
我只想说,一棵树上有三个小哥哥小姐姐在做直播的五一广场啊,2000年来就是长沙的市中心,这在世界的城市史上都是罕见的。
长沙正式“出道”了
城市的历史比电影长。而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城市,或者说都市的特征。《火车进站》,《工厂大门》,都是城市才有的“西洋景”。之后很多城市生活题材的电影,一座城市的风格、气质、人文,甚至位置,都会渗透其中,水乳交融,城市,充当了电影的主角。
伍迪艾伦拍过《午夜巴黎》,小津安二郎拍过《东京物语》,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演的《罗马假日》至今还是经典,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安演的《西雅图夜未眠》也是小资的标配。
即使像《爱情神话》这种片名中不带城市的电影,也被认为是上海的城市电影,上海的弄堂、阁楼,上海演员讲的上海话,在电影里都显得格外有腔调。其他如《甜蜜蜜》里的香港,《我们的故事》里的新加坡,都会让我有想因为电影而去一次的冲动。
电影带火城市的案例简直不要太多,因为电影天生地具备媒体属性,和破圈能力。电影上映,全国院线同步播出,那些举着手机都只能算小零售,这回来个总批发,长沙到这一步,有这一部,才真的是“出道”了。
长红长沙,代言带货
按现在流行说法,长沙是“网红”,长沙人自己说,长沙是“长红”,这个长,一语双关,是长沙的长,也是时间的长。
要红先要火。
长沙的火,是火炉的火。作为“四大火炉”之一的长沙,在没有空调的时代,热得无处可逃,也就只能晚上来享受一点凉爽了。夜生活,夜晚才能开始生活啊,白天热得没法活。
长沙的火,是火神的火。楚国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祝融葬在衡山,南岳便有一座祝融峰,大家凌晨四点去看日出的岳麓山,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尾,山峰绵延,至今还有步道,可以从岳麓山一直走到祝融峰的。以臭豆腐著称的长沙火宫殿,就是祭祀火神祝融的神庙。回头再看长沙火车站高举的火炬的,实在觉得长沙的火,火得一脉相承,火得根正苗红。
长沙的火,是文夕大火的火,火得彻底,火得伤心,也火得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城市。
长沙的火,火在湖南卫视,火在茶颜悦色,火在文和友,长沙的火,天生就是带货的火,所以长沙的电影,是为自己代言,也是为自己带货。
先说代言。从《长沙夜生活》已经放出的宣传片来看,是纯粹的长沙元素:用长沙籍演员,讲发生在长沙的故事,主角的工作还是讲长沙话的脱口秀。
这我一点都不担心,之前火爆的那一口长普(长沙普通话),就已经足够魔性呢。在清华大学的寝室里,一个长沙人住进去,八个的“长普”飙出来,长普,应该早就完成了长沙话的普及,现在没人听不懂了吧。
再说带货,不用说湘江两岸的长沙灯光秀、焰火秀,不用说坡子街解放西彻夜不眠的人间烟火,不用说五一路的粉红斑马线,爱心红绿灯等名场面,要带,还要带上长沙的人情味。
先打个预防针,现在虽然有空调,长沙的气候,还是沿袭了古风——直接删除春秋,冬夏两个季节随机切换。热,冷,都不带过渡,就是这么直接。所以长沙人豪爽,昨天穿短袖今天穿棉袄,身体承受力强,心理承受力就更强,你要何解,铲哒你来,一搞到底。
但是长沙的人情温度,还真是36度恒温。单说我自己感觉有温度的几件小事。
第一,有天到三馆一厅看演出,车开进停车场,不知道停在哪里离音乐厅比较近,结果黑帅黑帅的保安哥哥骑着电动车直接带我停车。这服务,在别的地方还真没有享受过。
第二,家有八十岁以上老人,每个月可以领100块钱补贴,别的地方要求本人回去,但是在长沙,居委会拉一个群,还不用老人自己进群,子女代办,每三个月拍一张带时间码的照片,就可以了。
第3, 最近到政府部门办事,发现都是火速。
与十年前相比,街上吵架的人都很少见了。
只能说,城市火了,长沙人的性格反而变得包容,变得温暖了。
这算不算长沙人的主角光环呢?
每个人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长沙电影”
不对,电影还没上映呢。
但是,每个长沙人都会有一部自己心目中的长沙电影,或许可以看看,这一部拍得对不对味?
每个来过长沙的外地人,在记忆中也有自己的长沙电影,或许可以去“指点”一下,哪些地方去过?
而那些想来却还没能来的,或许也可以先看看,垫个场——就像在长沙的小餐馆,主菜上来之前,先嗑瓜子喝杯茶——就算没抢到票,也可以先看一部106分钟的电影。
106分钟,坐高铁从北京过来的话,恐怕还没到郑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