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重要的一些大事发生之前,总是有一些小事在不断的积累和推进,直到影响人生的大事最终发生。对我来说,我觉得重要的大事都跟迁徙和游走有关。
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从一个小县城的工厂去了大学,这段经历是被动的,没有什么自己的选择,只能跟着父母。只是印象中还记得离开的时候的那种不舍,觉得世界好像就这么大,如果离开那里,未来的生活该会怎样呀。甚至还在心里发了愿望,等到有一天一定还要回去生活。可是世界只要在自己眼前打开了神秘的面纱,再想回到过去那种平淡无奇的生活,就太难了。从9岁离开,我只回去过一次,而且,一点想留下来的想法都没有。就是这么奇怪,走有走的不舍,但是一定有走的理由,让自己留下来的绝不是童年的那点回忆。而是那里的生活中没有自己的沉淀,感受不了和自己心灵相通的东西。离开水泥厂之前发生了什么,当时我一点也不知道父母为了回到大学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和努力。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辈子最值得做的事情。这件事情,说明了人必须要有勇气从一个习以为常的环境中跳脱出来,去迎接更广阔的生活。
同样的思想也在我大学工作一段时间后体现出来了。那段时间,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回到家也就是看看电视,无所事事,跟发小呼朋唤友,时不时去喝点小酒,人不过二十几岁,过得日子好像都能看到底。拿着大家都差不多的工资,在一个单位里一直做到退休,期间结婚生子,然后抚育孩子。这个生活的可怕之处是没有什么重大的拐点,可以说一眼就望到头。有人喜欢这样,可是我父亲觉得这样不行。一个年轻人如果不经历风雨,不去外面闯荡,这辈子如此四平八稳的过,是很让人无奈的。
我有时候也觉得有点彷徨,经常会想起在北京的那段进修的时光。北京的恢弘气象,根本不是兰州这么一个小城市可以比拟。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各自交流这彼此,世界突然就变得很大,每种花朵都有自己独特的芬芳,这样的生活一直是我挥之不去的梦想。但是我没有勇气,害怕自己一个人离开家,心里自小就有的安全感荡然无存,外面的生活精彩,但一定也很无奈。我想继续拖下去,直到父亲有一天给我递来一张火车票:“给你买好车票了,去四川!”
后来我也是这样来判断我是否应该离开一个熟悉的地方,走进陌生的所在去探索人生的未知。那是一种诚惶诚恐但又充满好奇,心里有一种力量的特别感觉。说实话,人生中这样的机会不多,而且这种机会一定是自己主动去争取来的。要离开哪里,要去哪里,大多数都是自己的选择。难的在于能不能迈出去。
人挪活,树挪死,这句话我是深信不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