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慢=拖拉磨蹭?
这是一个误区!
父母总是觉得自己孩子“动作慢”,起床慢吞吞,吃饭慢吞吞,无论干嘛就是“拖拉磨蹭”!
所以怒吼型妈妈就出场了。记得小时候,无论我什么时候起床,我老妈都有一句话,快点起来,迟到了!快点快点!不停的催促!通常从还有40分钟催到最后只有5分钟,都是一样的语气,快点快点!可我呢,总是无动于衷,你催就催吧!因为孩子的出发点和家长是不一样的,孩子们只能看到当下,我要做什么,就是洗个手,时间耽搁长了,你会发现它也仅仅是在玩泡泡,或者是用手感受水冲击手掌的感觉。他真的是拖拉磨蹭吗?他真的只是好奇而已!
可是 “拖拉磨蹭”是一种负面评价,传递着父母的焦虑和紧张,容易让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或者一些抵抗情绪。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区分清楚是“动作慢”还是“拖拉磨蹭”。 比如才开始学系鞋带,孩子只是不具备全面协调的能力,我们多注意点,多教两次也就会了,他们仅仅是动作慢。
可如果孩子,他明明会做的事儿,而不愿意去做,就想方设法的躲避或逃避解决问题,那么很有可能就是拖拉磨蹭了。
“动作慢”和“拖拉磨蹭”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案都不尽相同 。针对动作慢,我们要辅助孩子拆解动作→反复练习,一定要温和坚定地让孩子自己尝试,及时反馈和鼓励孩子,而不能剥夺了孩子尝试的勇气!针对拖拉磨蹭,我们就要走目的的引导孩子,激发他的兴趣,促使他去调整提升。可是我们这明白,孩子的成长本来是缓慢的!内心要提前做好准备,毕竟“欲速则不达”。
如果我们为了省事儿,而替代孩子做了过多的事,就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也会让孩子形成长期依赖 。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家长要注意控制情绪,不停的催促,或者拖拉的评价,都是负面的,我们把自己的焦虑和紧张传达给孩子会导致他们忐忑,不自信,错的越多!所以,我没有故事去相信孩子可以做好,给他们机会去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