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曾经说过:“不曾在深夜里痛哭,不足以谈人生”。
网络上也特别流行一句话:宝宝心里苦。
随便问及身边的一个人,都会有他们自己痛苦的经历。
身体上的疾病、年龄增长带来的衰退、外界的压力、他人的指责、还有对自己的不满和失望。
这些让我们深感厌恶的、害怕的“苦”究竟从何而来呢?
抗拒
来自于我们对于现状某种程度的不接受。
情绪ABC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
A:引发情绪的事件
B:对事件的看法和解释
C: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所以痛苦来自于否认和不接受现实,来自于反对和拒绝。
这种痛苦在思维层面上表现为:批判、否认、争辩等认知冲突。
在情绪层面上表现为:愤怒、沮丧、失望、抑郁等负面情绪。
在行为层面上表现为:指责、抱怨、攻击、憎恨等。
就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共生且相等的一样,否认的程度越大痛苦的程度就越大。
越抗拒就越痛苦。
我们为何抗拒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是否认。
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这种自我防御机制帮助我们维持自我形象。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乐观的、受人尊敬的。
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地将自己塑造成正面积极的样子。
所以一旦出现负面的声音、反对的意见和出现任何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我们都会无意识的进行反驳以维护自我认同。
当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反复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会越来越痛苦,周围的人和事件都会被视作一种威胁,从而你会深深陷入孤独、恐惧和痛苦之中。
有趣又无奈的是,你不能向痛苦宣战,因为痛苦是一种感受,并且是由你自己创造出来的。
你向痛苦宣战就是在向你自己制造的虚无宣战,这只会造成更深的痛苦。
解药
接纳
接纳,然后采取行动。
不管现状如何,都对现状说“是的”,“这是合理的”,都心甘情愿地接受,就像是自己选的一样。
让现状成为你的朋友和盟友而不是敌人。
事实上,当你通过接受事实而让批判停止时,你就从思维的纠结中解放出来了。
你就已经为自己和解决问题创造了空间和机会。
当你不再否认或者抗拒事实时,你就已经消除了痛苦的情绪。
没有了痛苦,你能感受到平静、舒适和喜悦。
试想一下,还有什么事情会在喜悦中变得棘手呢?还有什么问题会让你头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