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今日继续读书《深度思维》之可视化思维。
阐述了三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可视化思维?
什么是可视化思维?可视化思维工具有哪些?
我感兴趣的是“可视化思维工具”。
为了对抗人的大脑短时记忆能力,提高思维的宽度和深度,作者认为将复杂的杂乱的大量信息可视化,以帮助大脑在浩瀚的信息流中保持清醒的思维能力。
作者介绍了矩阵法,比如艾森豪威尔矩阵、安索夫矩阵、策略师矩阵等,这些矩阵的意义是将思维由一维拓展到了二维。思考的角度和立场变得更多更广,也更有创造性思维的可能。这种矩阵分析法之下,会让人们变得更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也更理性。
今天下午我还用过艾森豪威尔矩阵,以此来确认我应该先做整理行程问题板块刷题卷呢,还是先做劳动教育年级项目梳理,或者回家洗完头发再做事这些事。一盘点,紧急又很重要的事自然就浮出来了,毫不犹豫的先做。
除了介绍矩阵分析工具,我很有感触的是作者一直在亲身实践的“策略师时间仪表盘”。他制作了一个仪表盘,分成六个不同区域。其中三号区域是“死亡日历表”。
就是这个“死亡日历表”,妈呀!看得的小心脏我一颤一颤的,心一阵一阵发紧。他把年和月日分成左右两部分。每度过一天,就在那一天用铅笔涂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亲手抹掉自己生命的一小块,然后意识到,自己离死亡又近了一天。在每日删除自己生命的过程中,你时常会感到生命的短暂和宝贵。那些虚度的时光、浪费过的生命都成为沉重的回忆。”够狠!
反正我觉得这种时间管理方法很决绝,也很残忍。我这怕死之人是断然不会那么做的,比起决绝的清醒,我更愿意糊涂一些。活得清醒了,是不是会很累呢?唉!不知道。
可视化思维方法读完,其实我又想起,每次上奥数课,我都会跟孩子们反复强调的两个字“画图”,画图就是尽量用符号、图形和文字将信息贮存下来,记录下思维的过程,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支撑和依据。原来的原来,我一直在践行着可视化思维呢!
今天的学习和记录,也是可视化的有力证据。虽然这种可视化不是图形,但是用文字可视化学习进程和效果,也不失为提高深度思维的武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