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知识吗?是习惯吗?是文明吗?是传统吗?是特点吗?到了今天,发现越来越不清楚文化的内涵和边界了。
爷爷以前是老师,家里经常放着笔墨,父亲闲下来的时候喜欢看点书,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自然地对文化产生了向往,当时心中的文化不仅仅是知识,还有那种有知识的感觉。
后来,上小学、中学、大学,有事没事的就会读点书,一直都在向往着成为那个文化人。
现在,慢慢发现文化不再是那么的单纯和独一,到处都带有“文化”的标签,什么快餐文化、军事文化、电影文化、饮食文化、知识文化等等,明明抠出来的字眼并不是一个意思,但不可阻挡的越来越多的“某某文化”出现在耳朵里和视野里,一一区分实在没有那个精力和能力,但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一堆“文化”包围,总感觉不该是一个“文化人”的状态。
百科里面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几乎宽泛到了无所不包。想要界定、区分,还是跟以前一样难。
还好,最近看了阿城的《文化不是味精》,边读边感慨,的确,今天“文化”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太高了,已经到了味精的地步,逢菜必放。但文化并不是一个装饰性的东西,它是很实在的东西。在阿城看来,文化是什么呢?——文化就是一种关系,我和你,你和他,家庭对家庭,甚至上升到集团对集团,国家对国家,这种关系是“文”的,那就是文化,如果是“武”的,那就是武化。
可以看这里的“文”和“武”是对应的,文即是周公制礼作乐的这个“礼”,武自然就是用力气和蛮力去争抢。
那么“化”是什么?就像春风化雨,雨本来不是土地里面的,现在融入了进入,把整个大地都湿润了。“文化”中的“化”就是把文的这一种方式落实到我们的一举一动,包括心理怎么想的、怎么考虑的,以及所有的细节、行为,等等。这就是“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
这一番的解释下来,虽然心中还是有一些问号没有拉直,还是有一些边界不够清晰,但剩下的就是去应用和对比的问题了。被文化大军包围了这么久,终于看到了突出重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