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学有所获
1.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
孔子说:“我对君主尊敬尽礼,人们却认为我是谄媚。”
🤔【感悟】
孔子对君王发自内心的尊敬,表现出来的态度是遵循一定的礼节,但人们却把这样的举止当做谄媚。这着实是对孔子的极大的误解
❣️连孔子这样品德高洁的人,也会被人误解为谄媚,那么我们在说话和做事的时候就应该更注意礼节。
领导就是领导,就算我们做不到发自内心的尊重,也要在礼仪上尊重对方,不要把个人的喜好放在工作当中。
2.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感悟】
李零先生认为,“信近于义”、“恭近于礼”、“因不失其亲”,这三句都是条件句,只有满足了这三个条件,才能“言可复”、“远耻辱”、“亦可宗”。
❣️我们守信用的前提是这件事本身是接近于“义”的。如果不是关系特别亲密的人,就不要表现得过分的热情,否则对彼此的关系也是一种损害。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妈是一个特别热心肠的人,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一个认识的人,我妈跟她打完招呼后,又是问别人去哪里,又是问人家家住哪里,搞得气氛相当的尴尬。
✨我认为与人相处,大部分应该保持社交距离,也就是保持一个手臂的距离,除非是亲密关系,否则大部分人都不会喜欢他人过于靠近自己。
3.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
数(shuo):次数频繁
子游说:“老在领导面前套近乎,早晚会自取其辱;老和朋友黏在一起,早晚会变得疏远。”
🤔【感悟】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需要有边界的。我们不能因为跟某个人比较熟,就成天跟人混在一起。“君子之交淡如水”,可以常联系,但必须要拥有各自的空间。
4.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论语·宪问》
子路问怎样服侍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
🤔【感悟】
跟领导相处少耍一些花招,做一些自作聪明的事,其实领导一眼就能看穿,有什么话可以直说,但绝对不要欺瞒领导。
5.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
孔子说:“爱他,能不以勤劳相劝勉吗?忠于他,能不以善言来教诲他吗?”
🤔【感悟】
如果想要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适时的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比默默的做善后工作更重要。
6.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孔子说:“在君子手下做事情很容易,但要取得他的欢心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欢喜,他是不会喜欢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能按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难,但要想讨好他却很容易。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好他,他也会很高兴;但在用人的时候,却是要百般挑剔、求全责备的。”
🤔【感悟】
一个好的领导,会根据下属的才能,把他安排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去工作。所以在职场中,我们首先要让别人知道自己会什么,擅长什么,能够为他人提供怎样的价值;而不是想着如何去讨好领导,拉帮结派。
【选修】学以致用
与领导之间当然应该保持距离。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过于靠近就会让人产生不被尊重的感觉。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情感的独立,不依附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团队。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与人相处,我们既不能表现得过于疏离,也不可以过分亲密。
✨过于疏离,他人会认为自己不好沟通,而过于亲密,又侵犯到了对方的隐私。遇到认识但不熟悉的人,点头致意即可,无需过分的热络,即“自来熟”;朋友之间可以常联系,但不用频繁见面;工作中,对于同事的疑问要仔细倾听,及时回应;对于领导,要报以最基本的尊重,犯了错坦然承认,有什么疑问、意见或者建议,可以直接说出来,不要拐弯抹角,能够用三句话说清楚的事情,就不要用 5 句话来阐明。
✨孟子也说过:“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我们与人相处,一定要有清晰的边界,一旦边界模糊,对人对己都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