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学习笔记 1 | 60

文 | Sunny阳婧婧

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学习笔记

第一节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

一、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一)个体差异原理

1. 员工测评的对象是人的素质;

2. 此处提及的素质是指与工作任务相联系的素质;

3. 员工测评的基本假设认为:人的素质是有差异的。

(二)工作差异原理

1. 员工测评的另一个假设是:不同的职位具有差异性;

2. 包括工作任务的差异以及工作全责的差异;

3. 人类知识的大量积累使一个有着有限精力的人,只能在某些方面具有高质量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素质。

(三)人岗匹配原理

1. 人适其事,事宜其人;

2. 工作分析包括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对人的基本要求;

3. 人岗匹配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各类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各类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

人岗匹配图示例 1

二、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

(一)选拔性测评

1. 区分功能:把不同素质、不同水平的人区别开来;

2. 刚性强:测评标准应该精确,不能使人含糊不解;

3. 客观性:尽可能实现测评方法的数量化和规范化;

4. 灵活性: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

5. 结果体现为分数或等级。

(二)开发性测评

1. 以员工素质为目的的测评;

2. 可以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3. 为了摸清情况,了解测评对象在哪些方面有优势,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从而为测评对象指出努力方向,为组织提供开发依据。

(三)诊断性测评

1. 是以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为目的的测评;

2.主要特点:

① 测评内容要么十分精细,要么全面广泛;

② 结果不公开;

③ 有较强的系统性。从表面特征观察入手,继而深入分析问题,查找原因,作出诊断,最后提出对策方案。

(四)考核性测评

1. 又称鉴定性测评,是以坚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的程度为目的的测评;

2. 主要特点:① 概括性;② 结果要求又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三、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

(一)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

疑问:既要采取客观地测评手段与方法,又不能忽视主观性综合评定的作用,既要强调客观性,又不能完全追求客观性。 如何实现?

(二)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1. 定性测评就是采取经验判断与观察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性质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

2. 定量测评就是采取量化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数量特点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

(三)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

1. 静态测评是指对被测评者已形成的素质水平的分析评判,是以相对统一的测评方式在特定的时空下进行测评,不考素质虑前后的变化。便于横向比较,可以看清被测评者之间的相互差异及是否达到了标准;

2. 动态测评是根据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进行素质测试,是从前后的变化情况而不是当前所达到的标准进行素质测评。有利于指导、激发被测评者的进取精神。

(四)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

1. 素质测评是对一个人的德、能、识、体的素质测评;(提示:素质包括哪些?审视自己的素质痛点)

2. 绩效测评是一种业绩实效的考察评定;

3. 素质是取得绩效的条件保证,而绩效是素质高低的事实证明。

(五)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1. 分项测评,是把素质分解为一个个的项目分别独立进行测评,然后将测评结果简单相加;

2. 综合测评,是对综合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系统的测评。

思考:如何制定这种测评类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