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一集《自然的馈赠》的文案

《自然的馈赠》一集共48分23秒

本季片头:0-50秒

本集片头:50秒-1分48秒

山林部分

松茸:1分48秒-9分

地方:云南香格里拉基吉迪村

出现的菜式:炭烤松茸、酥油煎松茸

笋:9分-14分40秒

地方:浙江遂昌的冬笋和广西柳州的甜笋

出现的菜式:腌笃鲜、螺蛳粉

盐:14分40秒-21分20秒

地方:云南大理诺邓的盐

出现的菜式:诺邓火腿为主角的莴笋炒火腿、火腿炒饭

湖泊部分:

藕:21分20秒-28分15秒

地方:产地湖北嘉鱼,挖藕人来自安徽无为

出现的菜式:藕夹、莲藕炖排骨

鱼:28分15秒-37分35秒

地方:吉林查干湖

出现的菜式:鱼头泡饼、垮炖杂鱼

海洋部分

近海高跷捕鱼:37分35秒-39分

地方:广西京族三岛

深海捕鱼:39分-46分40秒

地方:海南三亚

出现的菜式:清水煮狼鱼、以腌制的马鲛鱼为主角的酸菜鱼汤、海水煮红螺、香煎马鲛鱼、蒜烧池子鱼、酸笋炮弹鱼汤

片尾:46分40秒-47分53秒

总结故事主角的收获,如卓玛和妈妈靠捡拾松茸挣了5000元,圣武把一天采到的藕盖起来。

点出主题:美食来源自然的馈赠与人类的劳动智慧。

片尾字幕:47分53秒-48分23秒

(以下为原文案,标注字体一般为章节的过渡、点题等关键字句)

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和气候的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为的是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穿越四季,我们即将看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云南香格里拉,被雪山环抱的原始森林。

雨季里空气阴凉,在松树和栎树自然混交林中,想尽可能地跟上单珍卓玛的脚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卓玛和妈妈正在寻找一种精灵般的食物。卓玛在松针下找到的是松茸,一种珍贵的食用菌。这种菌子只有在高海报的山地中才能存活。

卓玛:“一般走一公里的路才能找到一朵松茸。”

这只松茸的伞盖已经打开,品质不好。

卓玛:以前的产量是很多,但是价格很低。今年的产量是很少,但是价格很高。

松茸属于野生菌中的贵族。在大城市的餐厅里,一份炭考松茸价格能达到1600元。松茸的香味浓烈袭人,稍经炙烤,就会被热力逼出一种矿物质的酽香。这令远离自然的人将此物视若珍宝。

吉迪村是香格里拉松茸产地的中心。凌晨3点,这里已经变成一个空村。所有有能力上山的人,都已经出门去寻找那种神奇的菌子。

卓玛:如果不早出来的话,别人在我前面,我就什么都找不到。别人把全部(松茸)都拔走了。

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20公里外的原始森林。即使对于熟悉森林的村民,捡拾松茸也是一项凭运气的劳动。品质高的松茸都隐藏在土层之下。妈妈找寻着2天前亲手掩藏的菌坑,沙壤图层中果然又长出了新的松茸,可惜今年雨水不足,松茸太小。

卓玛:妈妈就是不会注意自己的身体,光顾着找松茸,我就是有一点担心,有一天她头晕倒在山上,毕竟她已经岁数大了。

酥油煎松茸,在松茸产地更常见。用黑陶土锅溶化酥油,放上切好的松茸生片。油温使松茸表面的水分迅速消失,香气毕现。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以前藏族人都不爱吃松茸,嫌它的味儿怪,原来的松茸也就几毛钱一斤。可是这几年,松茸身价飞升,一个夏天上万元的收入使牧民在雨季里变得异常辛苦。

松茸收购恪守严格的等级制度,48个不同的级别,从第一手的产地就要严格区分。

松茸收购者:这个菌子是一级菌,相当好的相当大的。

松茸保鲜的极限是三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在产地的收购价是80元,6个小时之后,它就会以700元的价格出现在东京的超级市场中。

卓玛挤在人群中,上午捡来的松茸品质一般,她心里很着急。

卓玛:我看到别人比我采得多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是挺慌的,心急。

刚刚过去的一天,卓玛和妈妈走了11个小时的山路,但是换回的钱很少。错过雨季的这一个月,松茸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全家人期待明天的好运气。

云南只有两个季节,旱季和雨季。从每年的11月开始,干燥而温暖的风浩浩荡荡地吹上半年,等到5月底,雨水才抵达迪庆州的香格里拉。

大雨让原始森林里的各种野生菌都迅速疯长出来。但是杂菌不能引起卓玛和妈妈的兴趣。

大雨是自然给的礼物,在相同付出的时候,好的运气带给卓玛更多的收获。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村民们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松茸的味道虽然独特,但是流行在餐桌上不过30年。在中国的传统食谱中,还有另外一种来自山林的极品美味。

取最新鲜的冬笋切寸段,下重油,加各种调味料,即成为江浙一带最常见的家常菜(油焖冬笋)。

在中国,有很多人依靠竹林生活,他们也是了解竹笋的高手。

老包(包根基):毛竹最好就是要干净。不要等桑木松木都种起来了,就影响了毛竹的生长,竹笋就挖不到了。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在这一片了无生机的土层之下,正有冬笋萌发。

冬笋时令性极强又难以保存,一棵冬笋去掉笋衣之后,可食用的部分所剩无几。中国厨师爱它,也是因为笋的质地单纯,极易吸收搭配食物的滋味,尤其是与肥腻的肉类脂肪可以形成美妙的平衡。

浙江的老包找笋,先找到4年生的竹子,顺着竹鞭挖。找到笋之后,轻刨轻取不伤根。笋取出来要盖好土,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从中国东部的浙江一路向西南1500公里,就走进柳州盛夏的竹林。阿亮是广西人,他的竹林里生长的是大头甜笋。

阿亮(叶亚亮):6月中旬左右到9月中旬,这个时间是采笋的季节,最细腻的最嫩的竹笋。

通常而言,竹笋破土而出见风则硬,如果不及时采挖就会苦涩变老。阿亮家的笋属于夏天生的鞭笋,口感远不如冬笋鲜嫩。但这种笋正是用来制作柳州酸笋的原料。

叶亚亮:这是祖传的绝招来秘造这个酸笋。我是大长孙,他那个绝招全部遗传给我。在柳州当地有一种叫螺蛳粉的小吃中,酸笋是最重要的辅料。

阿亮家的大头甜笋砍下来已经快两个小时了,这时候笋达到呼吸作用的高峰,4个小时后,这两筐大头甜笋都会软化腐烂。阿亮全家手下的速度都加快了。

阿亮每天睡觉前要查看自家的酸笋坛子,他透过光看一下酸笋的成色,儿子告诉他明天有人要来买酸笋。但是这些笋至少还要3天才能出缸,他打算推掉客人的订单。

浙江的老包正准备制作一道家常笋汤。咸猪肉、笋各放一半,在柴锅中煸炒,加高汤,鲜肉的腌味和笋的鲜味相互交融。

这道被称作“腌笃鲜”的江浙菜,主角是春笋,但老包没那么讲究。即便是价格高出20倍的冬笋,在他眼里也不过是自家毛竹林中的一个小菜而已。

再过一个节气,春笋即将取代冬笋,继续成就精彩的腌笃鲜。

其实,除了新鲜食材,有时成就美食的调味料也同样来自于自然。

在云南大理北部的诺邓山区,醒目的红色砂岩中间散布着不少天然的盐井,这些盐成就了山里人特殊的美味。

诺邓盐做的血肠腊制过程不长,一周后就可以享用。云南人老黄和他的儿子树江正在小溪边搭建一个土灶。这个土灶每年冬天的工作就是熬盐。

水是卤水,熬盐的原料。这口盐井已经在诺邓村里存在了上千年。生产食盐为的是制作诺邓当地独特的美味。

老黄:太漂亮了。

经验让老黄马上认出一条成熟的诺邓火腿。火腿3年前上好了盐,已经在这里彻底风干了。3年的时间,火腿上的脂肪已经氧化成了特殊的美味。

火腿要用刀解开,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吃法。贴近中间骨头的肉是最好的,3年以上的诺邓火腿可以生吃。莴笋炒火腿,选肥瘦均匀的火腿和新鲜的莴笋同炒,放入大蒜调味,荤素搭配,是诺邓当地的家常菜。

中午气温升高,盐井边上的土层里析出的盐分增多,吸引着附近的牲口。树江的盐已经熬了4个多小时,结晶渐渐形成。

诺邓井盐中含钾,利于健康,而且口味清淡,是制作火腿最好的选择。过了模子的盐,重量被固定下来,这样精准的计量方式说明盐曾经是诺邓最重要的商品。

云龙县的冬季市场,老黄和儿子树江赶到集市上挑选制作火腿的猪肉。高原上的猪不是一般的大路货。顶级的诺邓火腿可以长出完美的油花。

制作火腿炒饭,热热的米饭混上肉丁,用手趁热团在一起,使得米香和肉香混合起来,趁热吃味道最好。

每年冬至到大寒,是老黄父子制作火腿的最佳时间。诺邓在海拔1800米左右,位置恰好在河谷中江水转弯的地方,这种温润的气候最适合火腿的深度发酵。

老黄:腌制火腿时间很长,并不是一天两天,它一个多月的腌,还吊。

火腿的腌制在老屋的院子里进行,山区的气候总是变化无常,等到天晴气温低,就是最佳的时机。树江已经做了十年的火腿,但是手艺远不如父亲。

老黄:对,就这么腌。都擦,实实地擦,多擦一些。

树江:他教我怎么做之后,还是要得靠悟性,因为他这个手的按摩,还有挤血,还有撒盐,盐要上多少,还是要得靠悟性。

诺邓火腿的腌制过程很简单,自制的诺盐均匀地覆盖在火腿上,反复揉压。手工制盐的过程繁复,这让老黄对每一粒盐都珍惜有加。

今天的人已经很难体会食盐的珍贵,交通和技术的进步已经使盐成为成本极低的商品。但我们仍然认为诺邓盐是自然赐给山里人的一个特殊礼物。

海拔1800米的河谷渐渐温润起来,从现在起,上千条诺邓火腿开始长霉,这种霉菌即将伴随火腿的深度发酵,藏匿在深山里的美味正在慢慢生成。

10月,长江中游的两湖平原进入秋季,湖北省内临近长江的湖泊水位开始逐渐下降,这个自然的规律使得人们有机会接近湖底的世界。

圣武和茂荣是兄弟俩,每年湖水下降的时候他们都会来到湖北的嘉鱼,开始迎接一项艰苦的工作。对兄弟两人来说,新的机遇和挑战就在眼前。

圣武和茂荣要来采挖一种自然的美味,这种植物生长在湖水下面深深的淤泥中,要想挖到并不是容易的事。

叶茂荣:这里还有一支,长到边上来了。

茂荣挖到的植物根茎就是莲藕,是一种湖泊中高产的蔬菜。

叶茂荣:我家里盖房子的钱,孩子的读书钱,全是我挖藕挣的。

叶圣武:身体好,像这个活还可以多搞几年。这东西要身体,一般身体素质差的,一锹土下去,没这个体力。搞不下来就不想搞了。

挖藕要有耐心和技巧,才能取出完整的一段藕。摸清楚整根藕的走势和长度,然后再逐段地清楚淤泥。藕断了就破了卖相,灌进了淤泥就更卖不出价格,所以每一个挖藕人都要小心地把藕完整地挖出来。

藕是一种含淀粉丰富的蔬菜。湖北产藕,湖北人更会吃藕。

制作藕夹,藕去皮,切成薄的连刀片。用筷子夹肉馅儿塞入藕内,使肉馅儿能够均匀分布。藕夹入面浆,挂上面糊,温油炸至金黄。

藕是一种包含了人工劳动的自然食材,因此,附加在藕上的价值要比其他蔬菜都高。要想得到藕,惟一的方式就是用人力来挖。无论多么大的藕田,也没有任何机械化的采藕工具。

采藕的季节,他们就从老家安徽无为赶到有藕的地方。每年茂荣和圣武要只身出门7个月,较高的人工报酬使得圣武和茂荣愿意从事这项艰苦的工作。因为他们懂得,环境越是恶劣,回报越是丰厚。

去年春节前,莲藕的价格不错,这吸引了大批的职业挖藕人来到嘉鱼。

挖藕人:就是一个腰疼,一个胳膊疼,一个腿呀有点酸,还有一个胃不好受。我家里老婆她也说了,她说你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我们肯定希望藕的价钱卖得高,就是为了生活,多挣几个钱。

挖藕的人喜欢天气寒冷,这不是因为天冷好挖藕,而是天气冷买藕吃藕汤的人就多一些,藕的价格就会涨。

在湖北,藕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煮汤,这是武汉及鄂中一带的家常菜——莲藕炖排骨。

在湖北,几乎所有人家在每月都要煨一两次排骨藕汤。选肉厚的猪胸骨切块儿放入砂锅,烧开后小火煨一小时,将新鲜的藕刮皮洗净切块儿入汤,先猛火,滚开后小火煨半小时即成。

挖藕人:因为这是出自我们的手,我们在那个市场上看到藕,我们心里就有一种感觉,这个藕是我们挖出来的。这是不是出自我们的手。

叶圣武:那肯定有这种感觉

挖藕人:有一种亲密感

整整一湖的莲藕,还要采摘5个月的时间。在嘉鱼县的珍湖上,300个职业挖藕人每天从日出延续到日落。在中国遍布淡水湖的大省,这样的场面年年上演。

几个月后,数千公里之外的吉林查干湖,另一批职业捕捞者等到了工作季节的开始。

干燥的空气,季度的低温,使前郭尔罗斯大草原上的淡水湖早早封冻,但一场精彩的收获正酝酿在冰湖之下。

北京的餐厅,后厨正在开始制作每天最叫座儿的招牌菜——鱼头泡饼。精彩的大鱼头来自几百公里之外的东北。

取一大锅,不用油煎,只用事先做好的高汤煮炖。鱼头在锅里大概炖25分钟。烙饼要刚刚烙好的为最佳,最后大火收汁儿。

吃鱼头是中国人的专利,好的鱼头要比鲜鱼的价格高出很多。

凌晨4点,查干湖的渔民趁夜色出发。棉袜子,毡嘎达(靴子),狗皮帽子,夜晚赶路,向选定的下网地点出发。要知道现在脚下已经不是陆地,而是冰面。

赶车的人最害怕遇上没有封冻的裂缝,人和马一旦踏上,落水甚至丢掉性命都是有可能的。往哪里走,谁也不敢乱说话。一场依靠经验的赌博,要持续数个小时。

今天阳光明媚,冰下的含氧量提高,鱼群的密度会很大,长达两千米的渔网很快沉入水底。这样的低温中,鱼群会聚集不动,但是定位不准,坏运气也会像传染病蔓延好几天。

渔工们各自干着活,没有人讲话,焦虑和紧张弥漫在冰面上。厚重的衣服使简单的动作变得异常迟缓。渔把头很在意今天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因为这关系到他在众人中的威信和面子。

石宝柱:我们这儿天天都是鱼。

石宝柱,今年77岁,经验丰富,是当地很有名望的渔把头。

石宝柱:15岁开始干,一直干到现在,都77了。你说多少年?始终没离了这个“鱼界”。没离水,没离鱼。不喝了,今儿就这些吧。一会儿还有事儿。是吧?还得上冰啊。

冬捕者正在将绞盘固定在冰面上,再把大绦缠在绞盘上,通过牲口的拉力拉动冰下长达两公里的捕鱼大网。

惊人的一幕开始了。渔网在透明的冰面下缓缓地移动,能够看到冰下走网意味着光照正好,冰层的厚度恰到好处,但是这能够预示着鱼群就在附近吗?

快过年了,按老习俗,当地要有一次祭湖祭鱼的活动。游客的需求和商业的参与让眼前的仪式变得更加隆重。石把头作为主要演员也要上台表演,眼前的场面和老人记忆力的祭祀有很大差别,但他还是虔诚地祈求湖里的神仙恩赐来年的丰收。

网在冰下走了8个小时,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

渔民:来货啦!

水底的世界被整个地打捞了起来,被上天厚爱的人群又一次获得了馈赠。

令人感慨的一幕发生了,大鱼们肥美的身躯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但是没有人会注意到一个细节,拉上来的网中竟然没有一条小鱼,每条鱼的重量几乎都在两公斤以上。

只有老把头知道,这正是查干湖渔民心口相传的严格规定,冬捕的渔网是6寸的网眼,这样稀疏的网眼只能网到5年以上的大鱼,这样,未成年的小鱼就被人为地漏掉了。

郭尔罗斯蒙古族有一句话叫做“猎杀不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石把头:一年一次必须得搞的。这是古代传下来的那不能差。这不是年年有余吗,今儿咱们把鱼都带回去。今儿晚上咱们就吃鱼喝酒。

刚出水的大鱼正在石把头的家里准备迎接除夕,依照老传统,年夜饭还是一桌全鱼宴。隆重的晚宴中,鱼是绝对的主角儿。女婿做得一手好菜,是家里的大厨。完成全鱼宴上的14道菜,穷尽了他的全部手艺。

重头戏是垮炖杂鱼。一定要用上东北的大酱调味。先炖透胖头鱼,再依次放进几种杂鱼,混搭的感觉像极了东北人的率性和直截。家里的孩子陪着老人一起喝酒,辛苦的一年过去了。

石宝柱:这个是生鱼,生鱼片,这个是银鱼,武昌(鱼),这个是鱼肉段儿。

鱼鲜混杂的味道弥漫在查干湖渔村的夜晚。

湖水的馈赠固然养育了依水而居的人们,然而海洋更是许多中国人赖以生存的水世界。

广西京族三岛上的渔民,曾经用高跷捕鱼的方式得到浅海的鱼虾。鱼群通常在西南季风来临的清晨和傍晚活动。这个高度借助一副高跷,再撑开渔网作为支点,可以有效地将近海的鱼虾一网打尽。

站在海岸线上,总会有资源将近的感慨。以前很发达的高跷捕鱼现在逐渐成为民俗旅游项目。在京族的万浘渔村,这是最后5个会高跷捕鱼的人。对于海边的人来说,更深的诱惑还在深海之中。

中国拥有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线,但是捕鱼的地方离开海岸越远,危险的系数就越高。走进妈祖庙祈福,意味着新的航行马上开始。

海南人林红旗是远洋捕捞队的船长。冬天里,林船长的渔船已经准备好柴油、食物和淡水,即将从三亚的海港启航。

船上的20个人,大部分都是青壮年。不断减少的鱼群让船长林红旗承担着一无所获的风险。但是船长知道,自然的馈赠时常不遂人愿,机会还要靠自己去把握。

傍晚,船长捉到一条狼鱼,简单切块后,可以看到狼鱼翠绿色的骨头,只要用清水一煮,味道就很鲜美。配上方便面,成就了一顿可口的晚餐。但是,船长的晚餐吃得并不平静。

灯光引来了鱼群,打捞了整整两个小时,拉起来的渔网空空的,只有一些水母。

没有收获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压力都在船长身上。半个月之后再没有收获,林红旗必须对船员有个交代。

出海的时候,船员会带上一些马鲛鱼作为食物。马鲛鱼用盐腌好,可以储备很久。腌制剩下的鱼头和鱼尾加上酸菜,可以做成美味的酸菜鱼汤。

南海是中国最大最深的海洋,这里有22个岛屿和7个沙洲。岛上的红螺直接用海水煮熟,味道鲜美无比。

渔民们到西沙捕鱼,遇上恶劣的天气就要靠岸休整。远洋捕捞的成本很高,今年的捕捞季节,林红旗已经出过两次海,亏损了好几万。这次的航程已经过去了好几天,还是一无所获,他的压力越来越大。

希望都寄托在林红旗身上,他是船长,鱼群的位置全凭他的判断。

从一无所获到一日千里,靠大海谋生的人们又一次获得馈赠。但是,一年中能出海的机会只有半年,大家必须抓紧时间。

渔民们独特的庆祝方式就是做一顿丰盛的海鱼午宴。香煎马鲛鱼,不用添加任何多余的调料,完全原汁原味。池子鱼要跟蒜一起红烧。炮弹鱼肉质细腻最适合做汤,加上酸笋一起煮。船上做菜保留了海鲜最原始的鲜味。

林红旗载着一船鱼回到了陆地,但他知道这只是短暂的停留。

人们未来将如何适应海洋环境,只能静观其变。

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傍晚,圣武撑着船回到岸边,他要把今天采到的莲藕用苫布盖起来。

新年的第一天,石把头独自上冰,春天50万斤鱼苗将会重新投放到湖里,老人仍然期待冰湖里的馈赠。

当我们远离自然享受美食的时候,最应该感谢的是这些付出劳动和智慧的人们。而大自然则以她的慷慨和守信作为对人类的回报和奖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只是仔细认真地看了《舌尖》第一部的第一集,便是感慨颇多,忍不住赞叹许久。 其封面海报便是一块薄薄的五花肉,一双夹着...
    小歇哎阅读 5,037评论 12 7
  • 总纲: 立意 整个《舌尖1》都体现着浓浓的感情色彩。有子女对父母的亲情、有夫妻间的相濡以沫、有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
    济南逍遥风阅读 9,873评论 1 2
  • 注: 这篇报道关于《舌尖上的中国》。它获得了编辑们不错的评价,也得以变成铅字出版,但尚未大量印刷,已经印出的一部分...
    武束衣阅读 1,268评论 0 2
  • 女儿乐乐在幼儿园里很受欢迎,据老师说,她爱分享,对人友好,小朋友们都喜欢跟她玩。她有时会带一些小玩具去幼儿园,多半...
    越默阅读 339评论 0 3
  • 树莓派-家庭NAS(1) https://www.jianshu.com/p/9be7ada37863树莓派-...
    Wales_Kuo阅读 3,348评论 0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