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校内看待自我的方式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就是他们的学习品质。
总的来说,学生们喜欢的似乎都是严格、灵活、公平、有趣,能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教师。
教师若是想将效能最大化,可以采纳以下两点:通过学生的眼睛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成为自己的老师。真诚地向学生咨询,与学生订立约定,保持教学活动的透明,这些行为对有些教师来说似乎很冒险,因为所涉及的开放型空间和话题可能会引起争论。
原则9:高效的教学依托于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并给予支持,老师应该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巧,尤其是通过课堂提问来适应和发展自己的角色。
这个原则是这本书的整体理性思路——我们需要反思,并致力于把反思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当中,这将增强我们对学生的有效支持。
研究教师职业生活特点的《教师教学生活的变化与他们对孩子的影响》,对300名教师开展纵向研究,提供了观察教师在整个职业中素质、持久力和有效性的新视角。它发现:1. 比起那些不投入的教师所教的学生,那些投入的、活力满满的教师教出的学生更有可能获得高成就。2. 教师对职业身份的认同与工作满意度和健康幸福感有关,这是决定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3.服务于不良社区学校的教师投入与活力会不断受到挑战。4. 教学成效不一定会随着时间增长,少数教师的成效反而会下降。5. 能否保持、加强活力与热情是决定教师是否会离开教师行业的关键。
意识形态对教学的影响 词典对于意识形态的定义是“一种思考方式”。然而,我们常常有意无意地用意识形态来促进特定人群利益的合法化。在任何时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都会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它也许决定学校类型、课程内容甚至教师对工作和学生的看法,也会影响师生关系。例如,一些历史学家称,学校机构形式是对各种社会等级结构和形式的复制。路易斯·阿尔都塞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系统就是精英阶层为获得更大社会控制权而设计的“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也有社会学家如兰德尔·柯林斯、莫里斯·科根、玛格丽特·阿尔切等认为,教育政策和规定是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产物,因此权力的控制范围能扩散得更广。教育必然与未来、机遇、生存机会、生产力、财富、社会、身份、个人成就息息相关,因此教育界充满竞争也就不足为奇了,反思型教师应该理解这一点。总的说来,在一个特定时间流行的思想、观点和信念可能会体现在公开辩论和教育政策中。
就英国而言,贫富差距逐年加剧并固化,代代重复。这一复制过程是如何产生的呢?对此,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提供了一种启蒙性的分析:社会地位主要受三种资本的显著影响,每一种都能从一代遗传到下一代。经济资本主要指有形资产;社会资本主要指提供联系、社交网络和社会支持的家庭关系,包括社区关系和更加宽广的社会关系;文化资本是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中行事所需的理解力、学识和个人资本。差距的种子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就已经种下了。例如,安妮特·拉鲁对比了中产阶级家庭的“协作培养”和“自然成长”这两种不同的抚养方式。在后者中,缺乏教育意识的家庭会以完全不同的方法和他们的孩子互动——这给孩子的语言学习带来了明显不同的结果。
教师自我认知的影响 现在,全世界的政府都明白了高质量教学的重要性。作为一门专业,教学被寄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从业者也是如此。
老师一般都十分重视和学生的关系,但缺乏沟通技巧的老师也不在少数。有些策略虽然短期奏效,但也常常会有负面影响。当老师愤怒、狂躁或失去理智时,学生就会变得挑三拣四、调皮捣蛋、自暴自弃,或者感到羞耻——这样的情绪无法为高效学习创造合适的条件。学生们能迅速分辨出老师何时是在使用自己的权威来维持课堂秩序和对他们的期待,而不是出于公平和尊重。
建立公平的教学氛围 在建立教学共识和良好关系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让学生感到公平更重要了。这是因为,相对于教师的权力来说,学生是十分脆弱的,他们要应对教室里的挑战——人群、赞扬和权力,因此教师必须言行合理。如果一名教师完全不考虑现有的规则、常规和互相理解,学生很有可能受到消极的影响,因为在他们眼中不合适、不公平的行为一定会发生。
教师和学生对于课堂生活的共同理解在承认教师领导者角色的同时,还是建立良好课堂关系的基础。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只有当学生学习时,教学才算得上成功,老师和学生都会感到十分满足,他们之间的关系质量也会得到提高。良好的关系因而有助于营造条件,使学习成为可能,同时这种关系也会得到加强。一个有趣、恰当的课程安排,能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和高质量的反馈,能为良好的课堂关系做出重要贡献,因此与课程、教学法和评估相关的事情永远不会消亡。
期望对学生的作用 儿童、青少年和我们大多数成人一样,十分擅长感受别人的信心、动机和性情。那些认为学生不怀好意、不能被信任的老师,可能因此得到与预期相似的回应。相反,如果老师能够传递自己的期望,期待学生获得能力,并为取得成功制定实际目标,那么学生可能会试着给出类似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