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跟莫言学写作》 ,此书作者管遵华是莫言的铁杆粉,她收藏了各种不同版本的莫言全部著作,同时也是莫言研究会理事,多年来,一直读莫言,研究莫言的心得,所以此书也是莫言研究会的研究成果之一。
至从莫言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关于写莫言的文章和书籍铺天盖地,而此书作者却从另外个角度来写莫言,也就是从如何写作的角度来谈。
于是借来翻看,希望能通过此书获得一些写作的经验与技巧,同时也满足下自己的好奇心,莫言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是怎样走上写作之路及如何写作的。
对书中的内容,自我概述、总结了一下:
一、大量阅读,勤奋读书必不可少。
年少的莫言,酷爱读书,把村里有书并且能借得到的书看了一遍,为了看书,帮人磨面,磨一上午,才可以阅读两个小时,而且必须在他家的磨道里,在家推磨的时候,也是一边推,一边歪头看书,可见莫言对书的热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酷爱读书,也就是奠定了莫言走文学道路的最宽广的基石。
如果热爱写作,大量阅读,从经典著作中汲取养份,从现在开始,认真写好每一篇文字,认真观察生活的千姿百态,体味人间冷暖,试着用笔记录下来当时所思所感所悟所触 ,即使成不了莫言,但通过阅读,勤奋写作,自己的文笔也会随时间地推移,妙笔生花,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有丰富的人生经历
莫言11岁就缀学回家,当过放牛娃,割过麦子,当过工地上的小工,挖过河,修过滞洪闸,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了莫言创作的素材及灵感,同时都写进去他的小说里。
虽然我们没有莫言那么丰富的人生经历,但可以走出去接触他人, 了解社会,走进自然,通过与他人或大自然的接触,体验不同的经历,不同的风景、这样写出的文字才会具有生命力,而在这个写的过程也是对生命的一种重整,通过他人而丰富自己。
三、用眼睛观察、思考、阅读
莫言11岁就缀学回家放牛羊,一个人与牛羊作伴,而牛羊吃草时,他就开始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观察植物的各种变化,而通过眼睛的观察到的大自然与生活的能力也一步步的增长,在他的眼中,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有它的灵性与生命,和人一样,可感可知。
在生活中要学会观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通过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多思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通过笔记录下来,长时间的积累,这样才能准确的用文字表达出你所描绘的人、事、物自然,增加文字的生活气息,带读者进入你文字所描绘的场景,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用耳朵阅读
年幼的莫言,因家里未通电,为了打发漫长的夜晚,他的爷爷和奶奶就会给他讲了很多妖精和鬼怪的故事,而这些充满想像力的故事,激发了他大量的创作灵感。再加上那个时代听“说书人”讲故事,莫言都会静静的听,随着人物命运走,而听完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力解读听来的故事,再讲给妈妈和姐姐听,而这重新讲述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作。
现代没有说书人,但有各种关于读书的APP,可以尝试培养在听的过程中,对书中描绘进行丰富的联想,而生活中,多用耳朵,细心留意身边人物的对话、大自然中风刮、雨落、叶飘及动物的各种声音,把一切可以听到的声音,用文字记录下来,因为没有图片的第一视觉限制,只能凭着耳朵听到的声音来想像此人此物此场景, 从而可以激发了一个人的想像力。而丰富的想像力更是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与灵感。
五、用鼻子写作
所谓用鼻子写作,而不是在鼻子里插入笔来写字,而是调动自己的触觉,写出事物的味道和感觉。
嗅觉是人类感官之一,每个人对嗅觉的感受不同,或强或淡,但心理学家赫兹解释说,嗅觉具有情感的特性。当我们写作时,可以试着把自己的嗅觉写进文字里, 通过对嗅觉的描述,可以让读者与你有同样的感受与体验。
六、用想像力构思
书中称没有想像力就没有文学,而莫言的想像力独一无二,在小说界无人不晓。而他的想像力主要来源于儿时听爷爷奶奶讲的鬼怪故事,集市上听“说书人"说的故事,回家为妈妈和姐姐复述的过程中更是拓展了想像的空间与机会。同时与大自然接触也是激发他想像力的要素之一。
生活在水泥大厦的现代人因为工作、生活的忙碌,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走进自然,也就感受不了大自然的魅力,而在城市中,我们只会获得知识 ,但获得不了想像力,而没有想像力的文字是缺乏灵动、生机,是空洞乏味的,所以,多走出去,与大自然接触,观察花鸟鱼虫,欣赏自然美景,而这些都会激发一个人的想像与创造力。
七、把好人当坏人来写
天使与魔鬼只有一步之遥,刻画人物过程中,把好人当坏人来写,可以让作品人物更加生动,更加的贴近读者。
人性中的善恶,两者都不会是纯粹的,好人有阴暗的一面,坏人也会有温情的一面,这是人性,不能把好人写得太好,粉饰成英雄。而坏人写的更坏,这不符合人性,其实大部分的人都处于好与坏之间的灰白地带。
所以写人物时,要写出人物的复杂性,不能带着写作者的批判,对笔下人物有好恶之分,自然展现人物性格特点,这样才会真实、生动、可信。
八、把坏人当好人来写
避免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思维模式,跳出二元对立面。
对于自己的创作,莫言一直秉持的观点是:写人是唯一的目的,所以在创造过程中,避免神化及妖魔化,文字中人物缺乏了有血有肉的描绘,那写出来的东西就缺乏生命力,也难打动人心,所以不管是记叙还是小说,人要写出来个性。
所以如果想写人物时,不妨从身边的人物写起,无论是长辈、朋友、亲戚、同学,写出他们的个性、真实性、这样才能让笔下的形象更加生动、饱满,有生命力。
九、化虚为实
所谓“化虚为实”就是对那些比较抽象,含蓄或主观性较强的话题或命题,由此及彼,展开联想,通过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来提示话题的本质或意义,诠释话题内蕴,让读者感悟或领悟写作者对话题的独到见解和思想。
这一章,我理解的意思就是:你要把你想要表达的内容或情感,通过具体事情或故事来表达,而不是以主观的判断写出来,比如:写他人对你好,你要用文字描述出来他人做了哪些事,让读者看出来他人对你好,而不是你自己在那一直说好。
十、化实为虚
虚与实,是中国古代哲学里两个非常常见的概念,在写作中,虚与实是相反相对的两个概念:虚是主观的,实是客观的;虚是抽象的,实是具象的;虚是隐藏的、含蓄的,实是直白的、明朗的。
就是通过实物描写,来表达写作者的中心思想, 比如:莫言的小说《酒国》,从题目来看与酒有关,但该小说以酒为载体写出吃喝、官场、权利。用酒这一具体的实物,虚写社会,从而达到批判某种社会现象的目的
十一、 多元化的叙述视角
詹姆斯说:讲述一个故事至少有500种方式。
莫言的小说叙述是多视角的,而结构与叙述视角有关,人称的变化就是视角的变化 ,而崭新的人称叙事视角,实际上制造出来一个新的叙述天地。
文中介绍莫言在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通过动物的视角来看现存的世界,采用了东方超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人和动物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观看中国最近 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那我们在写故事时,不妨尝试用多角度来讲述故事,避免视角单一化,故事平稳化。突破传统模式,形成立体化,这样写出来更加突出主题。
十二、表达要直白浅显
表达方式,由“表达”和“方式”合成。表达是动词,意思 就是“表示思想和情感 ”。方式,是名词,意思 是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
也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让大家看懂,明白,了解写作者的意思,避免使用高深,精致、晦涩难懂的语言,让读者不知所云,让人难以有读下去的欲望,同时也令人生厌。
十三、方言土语的腔调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更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联结一个民族的纽带,而方言土语更是打上了一个地域人们的独特色彩。
最初莫言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努力想要疏离他的故乡,于是为了让小说有贵族气,让主人公日弹钢琴三百曲,让人一看就是假货,为此莫言也曾苦恼,称自己二十几岁才离开东北乡的土包子,无论怎么乔装打扮都成不了文雅公子。于是他放弃阳春白雪般的语言,用故乡的腔调叙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而这一独特的语言风格让小说更具有中国风。
莫言的经验是:开始写作时可以大胆模仿,各类名家的语言风格,只要在写作实践中,慢慢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个性与特色。
十四、用个性写出风格
所谓的个性,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坚守,而追求个性就是要拒绝自我重复和自我抄袭,莫言曾说:作家抄袭自己比抄袭别人更可耻,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态度,莫言的小说,都烙印上了拒绝自我重复的勇气和标签,也就因为他拒绝重复,不断创新,才会取得不凡的成就及风格各异的作品。
在写作时,要有自己的观点和风格,才不会千人一面,一个套路,而写出来的作品才富有生命力。不会沦为平庸之作。每篇文字避免重复,立求创新。
此书用了十四章来介绍莫言写作的方法,而我通过此书的阅读,更加读懂了该如何写作及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除了大量的阅读与持续不断的输出外,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写作者,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不断创新,力求写出属于自己风格与个性,同时具有生命力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