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我坐在床头,泪流满面,愧疚于心。祁隆的一首《老父亲》触及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也把我的思绪带回了老家,让我想起他的背影,想起年迈的他——我的老爸爸。
我抬头望望窗外,正是夕阳西下时,也是一天中适宜种菜浇水施肥时。此刻,七十九岁的老爸肩挑一担肥、水,手持一把锄头向他的菜地乐呵呵地走去。菜地里有他辛勤耕耘的汗水,有他一棵一粒种下的希望,也有他收获累累硕果的喜悦,更有看到我们兄妹离家时车载满满的欣慰与满足。其实我们甚是担心跌倒,可他每每轻松地说:“不会,我有把握”。辛勤劳作一辈子的老爸闲不下来,我们只有相信并祝福他,快乐平安!
忙完菜地,回家喂鸡。每天傍晚时分,那一群鸡都会准时聚在屋后门前,等待“鸡倌”分发美食。这些年,我的老爸成了“鸡倌”,他养的鸡都训练有素,正如他当年教的学生一样。学校的作息规律又守时,他喂鸡的一日三顿也严格按照时点进行,训练有素的鸡总会准时回来享受美食,其它时间则在山上田间自由觅食嬉戏。
说是美食,“鸡倌”老爸同样有他的喂鸡食谱,营养搭配。每顿有三种食物,且先后有序。第一道食物是一盆“鸡潲”,即用米糠、自种的蔬菜、淘米水或剩饭剩菜柴火煮成的一锅。此时鸡(饥)不择食,大口大口地吞食,稍一填饱肚子,鸡也会东挑西拣,这时上第二道食物。第二道食物是老爸特意买的干玉米粒,老爸撒上定量的一大碗,所有的鸡立马从鸡潲盆转向玉米粒,争先恐后一啄一准抢食完毕。第三道食物是定量的一大碗稻谷,稻谷是鸡最喜欢的食物了。稻谷粒相对玉米粒小,但丝毫不影响鸡啄食的速度与准确。最后它们在享食甚欢中成群结队地爬山去。如果哪顿少了后一或两道食,鸡们绝对不会离开,房前屋后转来转去,这是“鸡倌”娇惯它们的结果。
当然,娇惯它们,它们也不会让“鸡倌”失望,它们都是下蛋能手。“鸡倌”老爸对鸡的娇惯热爱源于鸡蛋的营养价值,更源于对儿女孙辈们的疼爱。为保证儿女三家共十人每天一人一个放心的、正宗的土鸡蛋,他不惜本钱,不嫌麻烦娇惯着那些母鸡。每当听到母鸡“咯咯蛋,个个蛋”向他报信时那欢快的叫声,“鸡倌”老爸心里乐开了花,同时暗暗算计着这是今天的第几个蛋。
午后他从不同的鸡窝中拣出当天的蛋,然后编好号,按时间先后放在屋角围好圈的地板上,接地气温度低,久放也不会变坏蛋。等我们回家时,他把蛋又按时间先后一层一层叠进纸箱,然后嘱咐我们哪些先吃后吃。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享受着每早一个土鸡蛋的营养,就是在外地读大学的外孙也没间断过。
“鸡倌”老爸离不开鸡,这几年很少出远门。日子就在他细致劳作中悄悄地溜过,同时也在他的标记编号中清清楚楚地记录着。
“鸡倌”老爸勤劳节俭,克己待人,生活乐观。每天他以自己的方式记录着他的牵挂,他的快乐,他的幸福。
父亲节,没能陪伴在老爸身边,心怀愧疚,但电话那头的他还是心满意足、高兴地告诉我:“中午,我的外孙打电话祝我节日快乐了”。
——父亲节快乐!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老父亲。
201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