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走向北方
邹荻帆
穿过了滴绿的树林
与淡墨水的远山,
赭石色的大路上,
我们以沉重的脚步
走向北方。
北方是广阔的,
那些线条模糊的地
我们走近了,
更想望着
那更远的
萦在白云下
爬上青苔的古城,
以及插上瓦松的黑色的屋脊。……
每天,
我们跋涉在
灼热与尘封的大路上。
沙子与汗水填在耳根,
贴在背上的
是湿答答的汗衣,
沙子钻破了草履呵,
一天天
我们底脚掌磨得更粗粝了,
我们将以粗粝的脚趾
快乐而自由地行走在中国底每一条路上,
吻合着祖先们底足迹。
晚间,
我们投落在
墙壁霉湿的屋子里,
围着跳跃的烛光,
用生水吞着那走了味的麦饼,
草席上我们脱下沾着泥土的鞋,
“记忆”数着大路上的脚印:
哦,那停住了呼吸的农场上底风车,
那悬在木门上的锈绿的铜锁,
它们底主人走了,
只留着黄犬叫着寂寞。……
烛火跳跃着,
灼热的心也随着烛光跳跃着呀!
祖国呵,
我们为着争求您底自由与光明,
灼热的心无时不是在追逐着遥远的风沙,
而不辞万里的行程啦。
烛火以微弱的光
剪破了黑暗,
我们微弱的力量
将也能如一星燎原的火
而递燃着四万万五千万支灯芯焰吗?
烛火跳跃着,
我们以红色的笔
勾写着明天的计划与行程,
在明天啊,
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
1938年7月选自《尘土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版
236在天池的下面
邹荻帆
在天池的下面,
瀑布碰击岩石
粉身碎骨
化成亿万块碎玻璃
狂奔又呼号。
重压在山岩的地下泉
听到了
出迎了
含着热泪而纷纷拥抱,
那就是温泉!
在乱石的千百条石涧间
争先夺道。
啊
那是绝唱:
山谷的键盘
带着生命的不同的脉温
交响着歌潮……
选自《邹荻帆抒情诗》,长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237乌篷船
邹荻帆
那乌篷船咿呀有声,
那乌篷船在小河上缓缓移行。
我知道祥林嫂曾被捆绑上船,
摇走了爱情和青春。
战争的灾难年月
映着灯光、垂头哭泣的
有我们逃难的白发的母亲。
如今我看见乌篷船上贴着“囍”字,
桃红柳绿的少女迎接爱情。
我看见母亲拭着感情的泪水
探亲归来,抚摸着儿女的礼品。
我欣赏“欸乃一声山水绿”,
我更愿乌篷船装上加速的引擎。
选自《邹荻帆抒情诗》,长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238警报
任钧
一声尖锐而悠长的汽笛
在天空放射出来
仿佛闻得到血腥的信号
———空袭警报又发出来了
警报———
诚然带来了恐怖和震惊,
但同时也好像在敌我中间
划下了一条红线,
使得双方的界限更加分明!
可不是吗?
在那惊心动魄的长啸声中:
用同样的动作,
同样的心情,
千万人都同时站拢在一边,
同时感到共通的运命!
选自《抗战诗选》,战时文化出版社1938年版
239鲁迅逝世两周年祭
任钧
用全面抗战的炮火
代替追思的音乐吧
在这种音乐的演奏里
伟大的死者
将感到最大的兴奋
也将感到最大的欢喜
用全国青年的赤心
结成无数的花环吧
在这些花环的围绕里
伟大的死者
将有着最大的满足
也将有着最大的安慰
1938年10月11日,于成都选自《诗笔丹心》,文汇出版社2006年版
240延安与中国青年
柯仲平
一问延安
青年!中国青年!
延安吃的小米饭,
延安穿的麻草鞋,
为什么你爱延安?
二青年答
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
也不怕路遇“九妖十八怪”,
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
不能到前方抗战,
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经典,
不能变成最革命的青年。
哪怕我们的课堂在露天,
我们的凳子———一块砖,
我们的桌子———两腿上面搭着一块小木板;
我们学的多么乐,多么欢:
我们的教员是英雄,
曾毕业在草地雪山。
我们也学种菜,学背柴,
还到乡村里宣传:
多流一滴汗,
多学得一点马列,
多到群众里工作,
多学得一些群众观点。
深更半夜,工作归来,
头顶明月,脚踩沙滩,
哼着歌子,绕过延水边———
呵!唱不尽的是革命,
看不厌的是明月,
我们年青人的热情,
好比流不尽的水,
留连,留连,
夜深了,还在延水边留连。
忽见中央机关那一面,
还有星星大的灯光三五点,
那分明是老干部还在窑洞里埋头苦干,
又才警觉到战斗的明天。
明天,明天同样是战斗的学习,战斗的工作,
战斗的生产;
战斗的青年,
要带着毛主席给的战斗法宝,
到前线,
到广大的民间。
三延安做总结
啊!青年!青年!
勇敢的中国青年!
多情的中国青年!
你穿破了延安的草鞋,
你取得了一些活生生的革命经典,
你吃饱了延安的小米饭,
你有了一个能思想的脑袋。
你呀你,你前进!
你将开花在华北华南,
结实在鸭绿江边,
青年!你可爱的中国青年!
1939年秋在延安选自《从延安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