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钝感力》这一书,书中的一些观点我觉得确实能带给任一些思考,特别是像我这样天生敏感,并且自己内心里也觉得敏感的特质给自己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烦恼的人,更是很容易在作者阐述的观点中去思考利弊以及寻找更正确的生活方法论。我觉得看书或者学习永远都是需者自取,结合自身实际去思考,再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来指导行动。以下分享几点收获:
1,钝感力与健康
我发现自己身边有“钝感”的朋友身边一般都很健康,很少看到他们会为了什么事而显得过分着急,更不会有什么过激的言行。这类人有着“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定和从容,在外人看似有着佛系,但我却觉得是大智若愚。我问过我其中一个朋友,“有压力的时候你是怎么解决的?”,对方云淡风轻,语气轻快地说:“到楼下散散步就好了”。我观察下来,他们的作息也非常规律,就算在别人看来是天大的事,他们依然也能能做到“好好睡一觉,起来再说吧”,不要在深夜跟他们谈事情,不然往往是你先被急死。而敏感的人正相反,事情不解决很难安然入眠,思绪纷飞,导致内心的焦虑和不安,甚至会用一些不健康的方式来试图掩盖痛苦,自欺欺人,事情没解决,反而搞垮了身体。这样看来,拥有一定的钝感力更有助于身体健康。
2,职场上的钝感力
在职场上,难免会碰到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或许是因为老板的决策,也许是因为同事的一些行为,如果人为地把事情过分放大,就算出发点是好的,名其名曰是解决问题,但最终也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可,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被他人诟病。我发现身边那些能吃得起小亏的人,在职场上反而获得更多的机会,有时候不那么敏感,揣着明白装糊涂,也是大智慧。我刚工作的头两年,可谓事无巨细,主动且细心,善于捕捉整个工作环节中的漏洞,也想努力让事情做得完美,但在他人构建的工作系统中,自己又并非领导者,还不足以以一己之力去改变的时候,再去纠结这些事情,就显得有点不分轻重。而稍显钝感的人,踏踏实实做好份内工作,看起来没有太多想法,但每天工作都显得很积极,快乐而知足的心态更容易让老板觉得踏实,安心。如果我作为老板,也会奉行“抓大放小”的处事原则,团队里什么角色都需要有,需要有敏感,细致的人来带给团队更多创意的想法,往更加完善的方向去发展。但是要考虑在什么阶段发挥自己这样的优势,才不至于让自己的优势变成了团队的压力。对于职场上的有些事,只要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还是要保持钝感力,不要好心办了坏事。
敏感过了头,那很多事的严重性就会被无限放大,其实想想,这些事并不一定会让事情变得多糟糕,只要大方向是好的,当下就尽量让自己放松一点。愉快是能量,更是一种生产力,在人生低谷要能保持良好心态,好人好事都会慢慢出现,没什么大不了的,放轻松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