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家庭教育 教育故事 沟通技巧 玩手机
怎样才能在自身“不正”的情况下,把女儿“忽悠”住呢?
经过营造轻松氛围、倾听赞同2个环节之后,即将进入最重要的第3个环节“说服”。只有经历了前2个环节的铺垫,第3个环节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鉴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在说服小朋友时,要把握两点:一是能听懂;二是“裹糖衣”。
无论是名人名言也好,还好是各种大道理也好,孩子不一定真正理解,即使勉强听从,也达不到心服口服的程度。在和孩子讲道理时,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能听懂、能理解、能认可,才能取得最佳说服效果。老爸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打比方”。
“至于你说的第2个问题嘛——”老爸沉吟了一会儿,问了女儿一个问题:“你吃过苹果吧?”
“当然吃过。”女儿不解的看着老爸,心想:吃苹果和玩手机有什么关系吗?
“咱们吃的苹果都是在树上成熟之后,才摘下来的,所以又大又甜。你吃过没长熟的青苹果吗?”老爸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了一个山楂大小的圆圈,“你看到树上有这么大一个青苹果,随手摘下来,咬了一口,发现又青又涩,一点甜味也没有。然后呢?这个摘下来的苹果还能接回去吗?”
“当然不可能接回去了,接回去也没用了。”
“对呀,只能扔掉,是不是很可惜?”
“是挺可惜的。”
“你就相当于一个正在成长期的青苹果,本来可以长得又大又甜。可是,你现在如果因为玩手机影响了学习,就相当于那个摘下来的青苹果,再也接不回去了。所以,你现在的任务就是成长学习。如果早早的摘下来,不再成长,是不是很可惜?”
“是。”
“爸爸、妈妈相当于已经成熟的、已经摘下来的苹果,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工作。爸妈的工作任务在单位已经做完了,而且,爸妈在你这个年龄时,谁都没玩过手机。”
“那是你们小时候还没有手机,想玩也玩不上。”
“不管怎么说,我们小时候没玩过手机是事实吧?”
“这倒是。”
“人生阶段不同,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有些要求也不同。就好比你的学习任务,能由爸妈来替你完成吗?”
“不能。”
“爸妈的工作任务,能要求你替我们完成吗?”
“肯定不行,我也干不了啊。”
“在玩手机这件事儿上,你能要求爸妈和你一样吗?”
“好像……不能……”抓住女儿被绕晕的时机,老爸趁热打铁,继续加大药量。不论多么有效的药,如果进入不了身体内部,那就发挥不了作用,对于一些很苦的药,可以裹上一层“糖衣”。
“其实吧,咱家3口人里,你是最幸福、最优秀、最有潜力、最有前途的人,你将来的成就肯定要超过老爸、老妈。”老爸很认真的说出了一个令女儿很“心儿里美”的结论,“你从出生到现在,吃的、穿的、住的、出去旅游的次数,要比爸妈当年好100倍,你比爸妈要幸福100倍。你让老妈说说,她小时侯什么样?”
“这一点没错,我小时候想吃好的,也吃不上啊。上高中时,本来食堂的饭菜质量就差,还只能买最便宜的饭菜;家里哥哥、姐姐多,经常穿旧衣服;刚上班的时候,住了好多年单身宿舍,几个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最远去过一趟北京,还是大学毕业之后去的,之前都没出过远门。”说起以前的事儿,老妈立刻滔滔不绝。
老爸接着老妈的话对女儿说道:“你再看看你的衣、食、住、行,别的不说,就说旅游吧,你才六年级,就去过很多地方了,你想一想,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了?”
“九寨沟、长白山、张北草原、威海、哈尔滨……威海好像去过2次。”女儿幸福感直线上升。
“看看,看看,你是不是比爸妈幸福100倍?再说潜力,你比爸妈当年都优秀啊。上小学时,你用了2年时间取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三年级时当上了班长。结果四年级就转学了,又从头做起,在六年级时,又当选了班长,比我们当年优秀得不是一点半点。爸妈当年最多当个小组长就美得不行了。”一顿情真意切的猛夸,女儿心花怒放。
“还有,你是咱家最有毅力的人。你从5岁开始学习电子琴。当年在少年宫一起报名学习的16个人中,你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最终坚持考完十级的,只有你和你老姐2个人。是不是?”老爸又列举了女儿最得意的一件事儿。
“嗯。”女儿强忍着要溢出的得意,故作矜持的点了点头。
“小朋友,你很幸福、也很优秀、有毅力、有潜力。你将来完全有机会长成一个250斤的大苹果。”
“一个苹果有250斤吗?”女儿借机笑了起来。
“哦,那就是25斤吧。”
“老妈,一个苹果有25斤吗?”女儿向老妈求证,两人之间的矛盾早就烟消云散了。
“最大也就1斤左右吧。”老妈答了一句。
“甭管多少斤了,意思是,你是咱家最有前途的人。老爸、老妈将来还指望你来养老呢。等你有本事了,给老爸、老妈一人买一栋别墅。”
“嘻,买那么多干嘛?”
“也是,一个人住一栋别墅,也挺没意思的,连个吵架的人都没有。那就只买一栋吧,大家住在一块儿。不过,要带游泳池的。”
“这个可以有。”
“那么就这么定了。”老爸果断拍板,“好了,去改作业吧,小苹果,将来就指望你给买别墅啦,带游泳池的哦!”
“嗯。”女儿郑重的点了点头。
(完)
i.ptlfu�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