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的这座城市迎来了今年深秋台风影响的第一场暴雨。没有先见之明的我,因为与客户早有预约,在感叹暴雨之余认命冒雨出行。返程时,所在的地区雨势渐小,改绿色出行。谁知今天暴雨的脾气似乎不太可控,公交到站后,目的地的天气竟然狂风夹杂暴雨更为猛烈。不到100米的距离,打着伞仍是毫无悬念的成为落汤鸡。
踩着湿漉漉的鞋子,浸湿的裙子贴着身体,一股寒意袭上脑门,走入冷气大开的室内,经不住打起寒战来。忍不住吐槽:“这破天气,害我全身都淋湿了!”
周遭众人开始回应:“你怎么不打车呀?”“淋湿了就别回来了呗。”“其实你之前可以改期呀。”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让本就难受的我,更觉委屈。
急匆匆处理完手上的活回家。一身狼狈进门,迎面对上下课在家的孩子:“妈妈你全身都淋湿了,很难受吧。赶紧好好洗个热水澡,别感冒了。”听完,不觉感动起来。原来的小委屈似乎也没那么难受了。
事后,不由地把这件事和平日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联系起来。平日里,孩子有时也会回来就大吐苦水:“谁谁谁又打我了”“今天老师批评我了”“我们这组今天被罚了”诸如此类的抱怨话题。
再回想下,我们当时是怎么回复的呢?“有人打你,不会和老师说吗?”“你不犯错老师怎么会批评你呀”“那你们争取下次不要被罚就好了”。以前的我可能会这样回答,可能有些家长也会有类似的回答。
可此时,我不禁将淋雨的情景代入到孩子的行为上,其实淋雨后的吐槽,从心理上并非是需要解决事情的办法,仅仅是想得到旁人的安慰,才能缓解心里的小郁闷。同理,在那种情况下,孩子最想要的也是家长的安慰吧。由己及人,下次再遇到孩子吐苦水的时候,我想一个拥抱和一句安慰的话语,永远要放在解决问题之前。这也许很简单,可恰恰正是我们所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