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赋能再出发

作为基层干部,今年以来工作的最大感受就是开会、迎检、填报表的任务变少了。以往年初是基层最忙碌的时间,各类的年终年初会议、各级的年度考核检查、各式的填报表格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白加黑”“5+2”...超负荷运转成为基层工作常态。今年1月29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以来,各类短会、套会取代了冗长的会议,监督检查协作机制也让考核检查完成了“瘦身”转变,报表数据一次采集、填报一体、多方共用,基层减负如滴滴甘露滋润了基层良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高度关注为基层减负。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湖南、重庆、山东、青海、宁夏等地考察期间,密集对基层减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近期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这是继中央八项规定之后制发的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又一部重要党内法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但作为基层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减负不是让基层干部松劲歇脚,更不意味着可以偷懒躺平,基层减负是为了将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基层减负并不意味着基层工作变少了,相反对基层干部履职尽责、为民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的是量、加的是劲、求的是量。重任在肩思已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基层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的工作量不会减少,反而会因为问题的复杂化而增加。基层工作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是各项政策得以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切实把精力用在谋发展上,把心思用在求实效上,把劲头用在抓工作上,将工作压力进一步转化为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工作动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