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26:受害者多哀怨,掌控者重主动选择,不同的定位决定了不同的处事态度。受害者的哀怨如同舔伤口,博同情,却停留在原地,掌控者更愿意忍痛站起来看长远,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或者见过受害者和掌控者的时候吗?请举例说明。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了我们图乐园给孩子们设计过的一个心理小游戏,破的就是这种受害者思维。
游戏中孩子们每人都会拿到一张纸,按指令把句子填完整。
我不得不---(填写完整)
我不能---(填写完整)
匿名交上,然后。互相分组交换
“不得不” 改成 “选择”
“不能” 改成 “不想”
我们经常对自己说我们不能做**事,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真正不能做的事情很少,
我们做了很多事情,
因为我们选择这样做,
我们乐于这样做,
我们不想看到放弃的结果。
为了生存,
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只有5件:
呼吸,饮水,吃饭,睡觉,排泄。
其他事情都是可以选择的。
孩子们交上来的答案,非常多的是“我不得不做作业”,当把这句话改成“我选择做作业“时,好像那份力量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手上。
这个世界,在中国式家长的模式下,我们被教育成的样子,大部分就是受害者模式。
父母总觉得要替我们做主,所以从小开始我们的思想上的确是“我不得不”,“我不能”。
泰国驯养小象,就在在很小的时候,在其脚上绑上一个铁链,那时的小象即使挣扎也是无济于事的,渐渐长大,驯养人依然只要在象脚上绑上铁链,就不用担心象跑掉。长大的大象不知道,自己的脚已经完全有力量挣扎出铁链,但是思想上的禁锢就是更粗的链子,它不得不被绑在这里,它不能离开。
掌控者,并不是去控制他人,而是选择控制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人生开始做出选择。
浩洋的国学班,
冬天教室里一个同学一边喊热,
一边抱怨说我不能脱。
因为远在郊区的奶奶会唠叨的。
奶奶不在身边,
却在思想上控制了她,
让她忘了自己的本体感受,
让她觉得自己“不得不”穿着,
“不能”脱。
而那一刻的浩洋,
“选择”了只穿一件长袖T恤
和穿着羽绒服的同学同坐一个教室。
我想,在我和孩子的相处中,我不能陪伴她到天涯海角,而我要做的就是交给她自己选择的能力,同时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我想图乐园的家长们也是明显的掌控者心态,在我们的众多活动中,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去选择主动参与,而非被动等待,更没有哀怨指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孩子们也是极好的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