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观,其实这不是一篇游记,但意义深远。
痛苦来源于知道做不到,想满足却无力满足,想给却给不出。
金龙湖,腊梅飘香,春风拂面,嫩芽破土,万物复苏,带着娃娃感知生命的力量(好吧,是我想出去玩!哈哈)。
看他追追影子,抠抠土,捡捡树枝,扔扔石子,走走跑跑停停,看人,看鸟,看景,不急不慢,无忧无虑……真是赏心悦目啊!
这是美好的前半段,我是下面的分割线。
路边椅休息,吃着零食,一转头,看到了身后的湖,放下橘子,向后爬下椅子,我赶紧跟过去,拉着他胳膊,心想他是有多喜欢,劲那么大冲下去。
这个坡太陡了,我的担心和恐惧冉冉升起,到边上果断停止,可这娃正兴奋地去探索,使劲的想挣脱我,脚还不停地伸出去想踩水。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心智的发展和成长都来源于感觉。
(这里的感觉对幼儿来讲主要是感官上比如味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身体上的饿,冷,陪伴等)
他的挣扎勾出了我的情绪,我是打心眼里想满足他,可我做不到呀,我害怕呀,对自己的无力还有些愤怒,我觉得很危险,怕我俩掉下去,"这很危险,会掉下去的!"尽管他听不懂,就当给自己听,然后强行抱走,他还是一直反抗。
我的另一个虚弱无力来源于,不会拒绝,孩子的需求能满足的时候尽量痛快的满足,不能满足的时候,真诚表达,先满足自己的需求,可想想他不被满足的委屈我接受不了啊,我不愿承认啊!
抱到路上刚放下来,他立马往回跑,我又跟过去,在这过程中观看了一下情绪,很有挫败感,人那么多,连这个都搞不定,真丢人,然后对自己说,"我允许自己有情绪,允许自己搞不定,恐惧是我的,不是孩子的"。嗯,感觉放下了一些,我顺手捡起一条长长的柳枝,他把柳条放入水中,看它轻轻沉下,又拿起放下,又拍打,看水花……如果面前是海边、阳光、沙滩该多好啊,我就不需要面对阻挠孩子的事情了,他可以尽情放飞满足自己。
最后还是抱走,虽然不情愿,也没反抗。
往前走没多久,又到了湖边,这次坡度很小,抱着他手可以碰到水,就这样玩了好一会,旁边有个打水漂的妈妈,孩子也有二三年级了,我想大了就知道不能往河里跑了。
这是内心波动的插曲,蒙老太太说的对,感觉很深刻,无法被代替,所以人会对有感觉的人事物有感觉,也就是和事物本质的连接的能力,如果没有,想想你把感觉丢在哪里了?
同频共振,振不到优质的资源,你说可惜不可惜。
最后和朋友会合,沐沐和姐姐一起还是会跑到湖边,这次湖边有石板,他可以趴着玩水,姐姐来玩,朋友也是万分担心,毕竟这个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存在安全隐患,只能好好监管,我想孩子到底多大才算大呢!不管多大,都是心头肉啊!
后来想想需求不被满足也是种体验,只要这种体验没有评判,没有指责,没有恐吓,允许孩子表达情绪,也没有任何问题。
原来“允许一切的发生”,说了很多年,好像才真正理解了一点点。
半日游完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