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
2014.12.01
“人生就是充满了动人而感伤的矛盾,理想是一会事,实现理想又是另一会事,任此人有多大的天才。”
中文书名照译,没有传达出这本书要传达的,具体要传达什么,“仁者见仁”,我只能说说自己的理解,但若要如前言中写的“一个天才如何在资本主义的腐蚀下变成一唯利是图的商人并最终堕落的故事”实在是有点牵强,不能因为作者德莱塞有点社会主义倾向就说他写的东西都是反资本主义的,这是我在读这本书之前被暗示的结果。因为我买到的这本书是一本旧书,1994年出版的,所以有这样的论调在当时也不足怪了。
我买它的原因之一就是说它描写了一个人的一生,从出生到辉煌再到没落。那个时候我对“人生的历程”特别感兴趣,非常想读到能够描写一个人整个人生的书(包括后来读的毛姆的《人生的枷锁》),而且,越是普通人越好,但不能是那种传记性质的;而且我认为小说比自传性质的人生笔记要好,因为一部这样的小说,作者可能要参考许多经历的人,那么在其书中提供的信息量会是非常大的。总而言之,我读这些书总怀着一点功利的目的:对我的社会生活给予最大的帮助或者能够在某些关键时刻给我一些做决定的参考等等,不一而足。普通人的生活,或者说不是那些曾经在历史上或将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和我们的生活更加接近,相似的可能同样发生在你我身上,意义自不待言了。
主角尤金最后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解脱。妻子安琪拉在难产中死去,给他留下了个女儿;那个他自认为可以改变他生命的美人儿也不会赴一年之约,因为她的骄傲与自负,现实的阻力根本不会成全他们这样的爱情:有妇之夫和名门之后,传出去就是丑闻一桩。不说他们的年龄差距以及是否有真正的爱情,光是一年的等待是任何人都受不了的,所以当他们在大街上相遇时只有擦肩而过,因为他已经不爱了。
安琪拉对尤金-威特拉先生的性格看的非常准:他只是为了爱情而爱情,不断地追逐着女人,因为他认为年轻女人的身体是最美的,所以他想处处留情而不受道德的制约。至于他的所谓的艺术才能,以至于译者冠以“天才”有点断章取义了。
后半部分基本上以尤金和苏珊的爱情来讲述尤金对没有了爱情的婚姻生活的反抗。本来尤金以艺术家的身份来经商并且获得了不小的成功就让我些许意外。因为我觉得若继续作为一个艺术家,生活是会困顿一些,但至少在精神上是满足的,至于物质上的享受对尤金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同时有了妻子需要照顾,让他关注的重点渐渐变为赚钱养家了。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致命的。我有时会觉得,出名的愿望或许能够帮助一个年轻的艺术家脱颖而出,但对财富千万不能过于追逐;财富很轻浮,在你不找它的时候,它反而会找你。
他对苏珊的追求和以前的对其它女性的追求本质上都一样,只是这次有了婚姻的束缚,让他的冒险更加具有挑战性,于是他也就认为这是自己唯一的机会,错过了,便终结了自己的一生了。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追求的不是苏珊,而是自身的一种自由,追求快乐的权利。和寡母居住的苏珊竟不以做别人情人为耻,两人一拍即合,当然作者把这种观念归因于当时资本家的腐朽生活,因为他们都过着这样的生活。
他们把这样的抗争的意义看到太大了,所以紧要关头不惜粉身一击。当局者迷,也是一部分原因,那种追求成功的欲望让他们眩晕,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我倒觉得尤金的结果很好,安琪拉的死让他最终反思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另外为了弥补自己的自私可能会加倍的照顾留下来的小安琪拉,至于苏珊就过去了,只当曾经那场风花雪月,是个美丽的错误吧!
“他们就这样走过去了。——从此在这个世界上不再相见——两个人的心里一直在渴望着,每个人内心里都隐藏着一个美丽的幻影。”
另外作者在最后写了许多哲学性的语句以及对《圣经》有很多的引用,读来也不错。
"道德与精神上的宁静与安逸有没有玄学的依据主要看每个人的性情和经验的倾向而定。生活到处都陷在不可知的境界里,只有暂时的或历史性的场面留下来作为指导——并且那些也会过去的。
"如果要我解释宗教,我会说它是人类所发明的,用来保护被环境弄的血淋淋的心的绷带,一个把他从不可避免的渺茫不定中包起来的套子。我们尽量把一切想着是永恒的,尽量把它们当作是永恒的。宗教显然给了一个安身之处和一个名义——虽然那只是一个幻想。所以我们给带回到时间、空间和无涯的心灵那儿去——可是我们给当作什么呢?我们总是站在它们面前,把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都归之于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