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演讲台,或者当众说事儿时,我们都会紧张,难免嘛!别跟我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大家想想我们身边有几个这样的牛犊?那样的人往往性格极端外向,变着番想引起他人的注意,脑子转得特别快,扪心自问,我们曾几何时有过这样的能耐?我想,多数人的答复都是犹豫踌躇吧。
按照正态分布的规律,那样的人毕竟少。你我都是在曲线两端的人。所以,首先请接受你我都会紧张,这是太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好的,在上面这条共识下,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克服上台紧张。
很多教科书和前人都曾教导过我们,不要紧张,要把你台下的听众想象成一个个比你外行的“傻瓜”。还有的人建议我们把听众或者观众想象成大白菜或者大冬瓜。脑补一下,当我们面对一群没有任何反应的的瓜果蔬菜讲话时,我们会不会笑场,或者是否真的就不会紧张了?万一底下某个冬瓜摇了摇自己的脑袋,我们会不会反而被吓到惊慌失措。不得不承认,这个方法可以在上台前对自己起到一定的心里暗示作用,但是当我们真正上台后,便会发现它让我们处于更加被动的位置,更加地不能自控。
从实战经验的角度来看,场下坐的人当真就比我们弱吗?答案几乎是否定的。有可能有专家,有领导,有同行,除了小学生(都不一定),台下可能隐藏着各类高手。我们能够把高手设定成白痴冬瓜吗?这简直就是铤而走险,极有可能自取其辱。
因此,请善待我们的听众,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和专业的涵养去对待他们。
1.模拟最坏的情况。
我们有个习惯,总是模拟和想象着自己分毫不错的表现。在台下的时候,就不断地纠正个别字词的发音,表情和肢体语言,甚至连眼神的频率走向都设计好了。这样的练习已经达到了某种工匠的境界。上台之前我们仿佛就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完美表演。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谁知道我们会突然忘词,咬词不准,脑子脱线呢。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有没有准备好过渡的词句,或者备选的案例,甚至如何幽默地为自己的失误道歉。
因此,准备应对最糟糕的情况,是为我们锦上添花的事儿,也是更深层次地缓解紧张的重要路径。
2.设定听众的关注度。
大家可以脑补一下,领导在上面讲话,我们是否无时无刻都在专心聆听。不是吧,也许你思想开小差,也许你自己写自己的工作方案,或者干脆把手机拿出来逛逛淘宝。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其实只要站在台上,台下的动静可以尽收眼底。领导又不傻,然而绝大多数领导都能够慷慨激昂地从头到尾地把该说的话说完。
我们上台前,也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初步的听众关注度。一般来说百分之六七十就已经很不错。请自行忽略掉剩下的百分之三四十。人各有志。勉强没有幸福!即使再低一点也没关系,我们不能强买强卖嘛。同时用更加优质的演讲服务好想听我们说话的人。
3.合理解释极端现象。
我们站在台上,可以一览台下的众生像。有的人在交头接耳,有的人在玩手机,有的人在睡觉,有的人在干别的。如果我在小学课堂上课,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端正听讲。但是面对一群成年人,我们真不能这么粗暴简单。遇到这类情况,请展开我们的合理想象。
交头接耳的人多半在讨论我演讲的观点。
玩手机的人多半在百度我刚才提到的理论。
睡觉的人估计是昨晚加班太辛苦,今天还来听我的演讲,真是太感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