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每年都要读不少书,在网上听不少课程,但是仍然感觉没什么进步,或者当时觉得还不错但是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感觉就像你的大脑是录音机,放了100盘磁带,最后机子里什么也没留下。那么怎么解决这种问题呢?
这就要回归到阅读的第一性原理?成年人阅读或者学习听课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呢?就是解决问题!
那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将问题归类,最后发现,需要#解决问题 的本质分为三大类:
1.对这个世界更有解释力。
2.对生活更有掌控感。
3.在人群中更有影响力。
为什么问题的本质分为这三大类:这也是人的本能——存在感(影响边界)、控制感(行为边界)、安全感(认知边界),各个心理学大佬不断发现出来的。
所以读书在很大层面上是为了获得一下三样东西:
1.概念。
2.算法。
3.说服力工具(跟之前要解决的三大本质问题是一一对应的)。
任何一个人学习任何东西,归根结底就是学习上面三样!
分别理解下概念,算法及说服力工具
1.概念 :
概念笼统来讲是指对一堆零散事物的封装。(这个概念的概念其实不严谨,但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特别是零散跟封装)
而我们学习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积累各种概念,#人物/李笑来 说过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关键就是看这个人大脑中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并且这些概念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举个例子:你在阅读《思考,快与慢》,里面会提及很多概念:
[光环效应]:对先接受的信息先入为主,形成偏见。
[禀赋效应]:在你拥有一样东西之后,你会觉得它的价值更大了。
也有很多概念名字不同,但是表达的意思差不多:比如说成甲说的知识晶体跟芒格的思维模型就是一个意思,还有丹尼尔·卡尼曼的系统1,系统2跟大象与骑象人是一个意思。
为什么掌握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如此重要?因为能够增强你对世界的解释力。
有的人经常树立一个很空洞的目标:每年读100本书。就算你每年真的读了100本,正真记下的又有多少呢。还不如每年梳理100个概念,掌握了概念,你将对世界有更清晰的认识。
2.算法
算法就是你在阅读时,能够拿来用和操作的步骤。(其实就是所谓的套路,SOP)跟 #项目/芒格学院/思维方法库 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子:《非暴力沟通》中作者给出了有效沟通的步骤:[观察]:要说事实,而不是情绪
[感受]:真是感受
[需要]:你的需求
[请求]:后面怎么做
所以,算法就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东西。
当然,当你积累了算法后,不是收藏起来就完了,一定要用起来,不然啥也不是。就像《非暴力沟通》中的算法,当你跟别人发生情绪或者起冲突时候,你就要启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套算法,多用几次算法才能下载安装到你的大脑中。
一年大概积累30-50个算法,就很不错了,但是关键是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
3.说服力工具
掌握概念是为了提升对世界的解释力,掌握算法是为了提升对世界的掌控感,那么掌握说服力工具,当然就是提升自己对世界的影响力了。
回想一下,哪些知识信息能够说服你,你又是用什么去说服别人呢?
说服力工具,从感性和理性来分的话,可以分成2大类,6小类。
感性:故事,金句,类比。
理性:实验,数据。研究。
一般来说,如何去收集说服力工具呢?
打开[得到]或者[微信读书]中的一本书,然后全书搜索[故事][实验][数据][研究]等,就能后直接找到,然后再看看,那些对我近期写作或者思考有用的就摘录下来。
一般情况下每年收集200-300个概念,30-50个算法,500个以上说服力工具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