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瑞贝生物|你必须知道一篇好的学术论文的六步曲

论文频频写不出,博士怎么读?如何能毕业?笔者认为,创作出一篇“好”论文有六个关键。

一、注重积累

-阅读文献积累素材-

文献积累素材是写作的首要基础,所以要多了解研究领域内的经典文献,什么是经典文献呢?就是被大家公认知名学者著作,比如:道格拉斯、西蒙、林德布洛姆、威尔逊等学者的论文,同时也向导师、同事学习,多看他们发表的文献,有助于自己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提升。

-参与实践结合实际-

纸上谈兵终究不切实际,很多时候一切成果都来源实践。要结合当下热点和痛点,进行合理分析,将实践与理论适当勾联,提升方法和经验的科学性。

二、明确选题

要把文章发表在高质量的期刊中,在选题这块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命运如何,需要谨慎做好论文的选题工作。

-选题方向-

在选题时,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专业方向,研究领域,一定要尽量往这个方向去靠,这对自己今后从事导师的课题研究与自己今后完成毕业论文都是有益处的。

-选题来源-

一般有两种:一是自我选题;二是导师交代的选题。前者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知度和专业知识从中选题,后者只能是遵循导师的指导和要求写作即可,由于导师对所研究的问题看的比较深刻,研究的也比较透彻,导师给的选题一般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选题创新-

选题要创新不能太陈旧,如果查阅文献有太多类同的文章,那么是没有实名意义的,所以不能全部照抄照搬别人的材料和结论,应该是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创新的过程。

三列好框架

好的论文50%在内容,50%在框架,审稿人第一眼是先看你框架合不合理,这直接影响到你论文的质量。所以写论文前,一定要先定好框架。

-文章框架不要太大-

写一篇小论文和写一本书之间仍然有很大的区别。撰写论文需要关注特定的研究对象或研究问题,并针对一个或两个论点(而不是太多的论点)进行写作,这要求论文的框架不应太大。

在字数有限的情况下,太大的研究框架讲不清楚。因此,一篇小论文只需要你澄清一个小问题。

-框架尽可能详细-

在撰写论文之前,框架的每一项内容都应该尽可能详细,以明确论文的写作方向和查阅文献的方向。

当然,论文框架的细节是基于你的广泛阅读,这要求你清楚这个领域的现有研究。

同时,框架中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四、明确思路

写一篇论文,可以分成好几种思路,一是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二是分解不同的研究对象,最后是特定的研究目标和具体的论证。

文章的写作模式通常分为三部曲:第一,你要指出你所要研究的对象有哪些问题,以及你写作时要注意的问题。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引言,然后根据你的研究背景,以及相关的论点来论证你的论点,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其次,对本文的研究流程进行了梳理,包括文献综述,数据来源,案例选择,方法,结果,政策建议等。最后,对本论文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评述。

五、注重逻辑

一篇好的文章会给人一种如流水般的感觉,它的逻辑性和自然而然。这篇文章里的每个句子都有自己的逻辑。举例来说,这能有助于体现一种逻辑联系,也能反映出一种在内容上的递进关系。

一篇文章,里面的作者用了很多前人的工作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例如,谁在某个时候完成了哪些工作),并将它们叠加在了一起。

这样做其实很不利于读者,因为首先,不能盲目地把句子堆成一堆,要用逻辑连贯的词语把它们串联起来,这样才能让读者读得更顺畅;其次,在文章中要注意文章的逻辑关系,因为已经有了前人的工作,所以要进一步指出重要的资料,使文章的论点更具说服力。

时时掌握“逻辑感”,既能体现文章的严谨,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我们在评审人员面前“翻车”。

六、借鉴成果

尤其是那些小白,更是要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一个学生想要做出什么有创意的、有创意的东西,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些研究成果是建立在前人的“微创新”之上的,“微创新”可以是一个数学公式的优化,也可以是一个结论的推广,这些都是需要前人研究出来的,必须要有前人的经验,要大胆的借鉴,要牢记这是引用,而不是剽窃。

最后,要正确的安排好每天的写作和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多看看网上的文章,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无论有没有问题,都要和老师沟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好。

——医瑞贝生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