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份我在健身房认识了同样热爱锻炼的朋友G君。由于兴趣相同,并且健身路上抱团可以走的更远,之后我们经常一起健身。锻炼时互相辅助,尤其是在大重量需要辅助的时候,有肌友在旁边,不仅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而且每组动作都可以更大限度地刺激肌肉,锻炼效果更显著。
昨天去健身,在锻炼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和G君同样的强度锻炼下,我肌肉的刺激程度不如他。之后和他讨论那个练胸外侧肌肉动作,他通过动作对比发现我做动作的时候,肩部没有打开,有点含胸,这样锻炼的时候胸部刺激不到位,其他非锻炼目标的肌肉,如肩部也会刺激,导致锻炼目前肌肉刺激不到位,锻炼效果不理想。就这一点差别,我以前不注意,导致肌肉刺激不到位,长期下来锻炼效果不明显,肌肉增长效率慢。
记得我小时候学打乒乓球,刚开始教练是不让我们在乒乓球案子上打球的,因为我们的挥拍动作不标准,没有定型,地基没有打牢固,直接上案子打球以后纠正就很难了。学乒乓球前三个月,我们都在对着镜子,空手挥拍子,每天回家还要做1000个动作。那个时候我们只会做动作,球过来了经常挥空拍子,打不上球,打比赛有时候还打不过那些不做动作的人,有些人觉得自己空挥拍子没用,没多久就放弃了。而半年之后剩下来坚持的人的正手进攻质量数量逐渐多了起来,而那些不做动作的人的水平还是原地踏步,他们就完全不是我们坚持做动作人的对手了。
动作做正确在健身上也很重要,这可以让你用目标肌肉发力,并且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记得小时候上学,老师说,现在大家都是在教室里听课,都是在学习,都付出了时间,但有些人学的好,有些人却学的不好,以后有些人过得好,有些人过的不好。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上课听讲程度、专心程度、思考程度都不同,再加上有人同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最后当然学习成绩千差万别。
以前上初中的时候,有位同学告诉我,有些成绩好的同学是这样学习的:暑假的时候把下学期的课程学一遍,到了下学期上课再学一遍,平时放学后,有的人去玩了,他们再学一遍。算下来,他们把课程学了三遍。相比于当时贪玩的我,两者的差距高下立判。
工作中也是一样,有的人得过且过,把领导要求的任务完成就行,下班回家后看电视剧、玩游戏,有的人把工作上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且想办法提升自己,下班后看书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几年之后两种人的差距显而易见。
做事的专注程度、用心程度、持之以很的耐心都很重要,加油,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