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在我们的广袤农村大地上,一条条农村公路蜿蜒纵横,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村落串联起来,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方式和活动范围,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基建基础。但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460万公里。因此如何将如此巨量设施管护好,直接影响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所以要想破解制约农村公路发展的管护难题,就要从效率、排患、机制方面进行探索,推动农村公路迈向高质量管护,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最大贡献。
在提升效率上下功夫。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对于效率而言,能够影响其结果的只有三个因素,一是数量、二是时间、三是质量,对于合格管理者来说,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成本的增多,相对于时间的定式,显得效能颇微,但对于日常所说的时间维度,有着我们无法逾越的极限,因此提升质量成了最佳办法。然想提升质量面临着改革和尝试,需要紧跟时代步伐,通过科技赋能便捷日常巡检、突发反映速度、提升处突能力。通过搭建监控摄像,对重点路段尤其是急弯、临河和灾害易发路段的监控,搭建一体化监管平台,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同时,建设“智慧枢纽”进行数据共享,供管理员、运营者、出行人随时查看,增强农村公路数据社会化服务能力。
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明智的选择是修补技能短板,而不是逃避困难。管护农村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存在问题和缺陷在所难免,但能否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有效解决决定了这项工作是否到位的标志。所以要以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不急于求成,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做到找差距补短板,由“粗放式”建设彻底转变为“精细化”管理。成立“管护公路”专班,抽调相关部门人员,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行动,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限期整改,必要时进行专项回头看,形成闭环管理提升整改质效。根据运行情况,在合理范围内设立乡村道路专管员,进行区域道路“体检”,实现公路网格化管理,为乡村道路系上“安全带”。
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制建立需要再制定、执行基础上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理论上讲,机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要永记建设农村公路的初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实在在为当地群众造福。根据当地使用情况适当拓宽道路,方便车辆和农用器械的行驶;将公路维护的岗位尽量设置为公益岗位,为意愿群众提供就业机会,提升其收入来源;设置路段行驶标准,讲大卡货用视情况进行分离,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和公路使用年限;合理分布餐饮、能源等公共设施,便捷出行的同时拉动消费,进一步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农村公路管护的好不好不仅代表着对农村的重视程度,也关系着群众的出行,任重而道远。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多措并举、同向发力,必将化解农村公路管护难题,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