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思考

      如果你的孩子五岁以下,《孩子如何思考》这本书太适合你了。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长应该珍惜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保护好孩子的童年,同时不断地反思自己,最终受益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全家人。作为家长的您!是否曾站在孩子的视角思考问题呢?下面假想一下:

做一个小宝宝是什么感受?

他们看似神秘的大脑是如何思考的?

他们有同理心吗?又如何得知关于道德的复杂事理呢?

当孩子突然冒出一句充满哲思的话,或者张口就是一句诗,你会感到意外吗?

      一个小婴儿着迷似地深情凝视母亲的脸庞,可能奠定了人类爱与道德的基础;全心投入地玩着假装游戏的孩子可能解释了我们如何想象未来,甚至是如何写出一本书,如何发明日新月异的科技……童年是人生至关重要的成长阶段,但我们对那个阶段所知的实在太少了,而许多时候甚至忽视了它。


      《孩子如何思考》的作者是国际儿童学习研究泰斗艾莉森•高普尼克,将近30年来儿童发展研究领域的革命性发现展示给大家,不仅揭示了孩子意识与思维的独特之处,更融入自己作为哲学家的洞见,深刻剖析了童年生活对一个人的一生,以及童年对于整个人类的重大影响,给我们提供一个完整的、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视角,从一种崭新的角度去欣赏童年的丰富性与重要性。如果你是父母,本书将带你畅游宝宝的精神世界,让你更加理解你的孩子,更懂得如何与他相处。本书将从三个部分来解读:

1、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

    相比于其他生物,漫长的童年就是人类专属的学习期,它使孩子成为全宇宙最高级的学习者。孩子从出生就开始探索周围,探索这个美妙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我们要呵护好。作为父母,当孩子还没有学会思考时,不要强加给一些自身的价值观,因为有时候我们的价值观不一定是正确的,或者对孩子来说是适宜的。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这会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某种本领。很多有二宝的家庭常常会看到,老二总是跟在老大的屁股后面,模仿着做各种事情:姐姐笑,妹妹也笑;哥哥学习,弟弟也会学着拿起书翻着看……因为孩子们在看到别人做事情时,会不自觉地思考,为什么他要这么做,为什么自己不会?于是,家长们会突然发现,老二几乎没怎么教,自己就学会了穿衣、吃饭和上厕所,而当年父母为了教会老大这些本领,却废了不少心思。模仿是人类不断繁衍和进步的重要能力,孩子通过模仿不但可以快速地学会某种技能,同时让他们能够更加理解他人,接受别人的不足。因此,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们做一个优秀的榜样。

    总之,家长们应该鼓励孩子思考更多的“为什么”,让孩子在不断统计、实验和模仿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2、“我是谁”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都在努力地学习和认识这个世界,努力地学习和认识“自己”。很多家长都很好奇小婴儿在思考着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对着自己的小手咯咯笑?为什么会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表现得那么好奇?要想找到这些答案,我们要先了解“意识”这个概念。

  “  意识”包括两个层面:外在意识和内在意识。所谓外在意识,就是人们对能够看到的外在世界的认识,例如蓝天白云、流水人家、蝉鸣鸟吟等等;而内在意识,就是“我们”内心的想法、感受和判断。只有内在的意识和外在意识都健全的时候,人的整体意识才是清晰的、准确的。婴儿要想准确地掌握内在意识和外在意识,需要不断地摸索。


    外在意识:对于孩子来说,周围的、外在世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太多的“第一次”等着他们去探索。好奇心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年龄越小,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就会越强,越敏感。这些新鲜事物,首先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然后就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作者通过实验发现,当在婴儿面前摆放一个新玩具的时候,他们最开始会长时间地观察,甚至发出喜悦的叫声。过一段时间,当他们知道这是什么,怎么玩,就会对此不再感兴趣,转而去观察其他的新鲜事物。这种观察,就是产生意识,认知世界的过程

      内在意识:完整的意识,离不开内在的感受,孩子不断感受自己的内心的过程,就是孩子建立内在意识的过程。哪怕成年后的内在意识,都离不开婴幼儿时期的经历、感受或体验。那些曾经的过往,都会转化成自我的独特意识,比如,在婴幼儿时期很少被母亲亲吻和拥抱的人,成年后往往也不善于表达情感,会显得更羞涩、内向一些。

      那么,如何来简单地解释这种内在的“自我意识”呢?其实这就好像在大脑里装了一个录像机,婴幼儿时期的我们,真实地记录着每天的生活,长大后再不定时地回放出来,从而形成“悲观”、“喜悦”、“害怕”等潜在意识。不过,正因为有了内在意识,人们才会更细化地被塑造成不同性格的人,比如开朗的、沉稳的、精明的等等。


      了解孩子关于“我是谁”这个意识形成的过程,不仅会让父母们认识到,要在孩子们的成长的阶段,多为他们提供经历和体验的机会,还会让父母们意识到,应该向孩子们学习,不断地完善和改变固有观念,才能不断进步。

3、不惜一切也要保护好孩子的童年

      我们从前两个重点可以意识到,孩子在婴幼儿阶段的所见、所思和所想对于他以后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说我们要不惜一些地保护好孩子的童年。其实,我们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大部分人都会有一些童年的记忆,让我们至今都难以释怀。不过,无论童年是好还是坏,都是每个人最重要的,因为它是属于自我的一部分。童年虽然短暂,甚至可以说是转瞬即逝,却塑造了长大后的我们。


    那么我们如何为孩子塑造一个更好的童年呢?

    孩子通过观察自己父母的行为来认识周围世界,并基于这种认识采取行动。而孩子的举行也影响了父母的行为,父母的行为又会进一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表现。这种影响是互动的、循环重复的。

      比如,当我们不经意乱扔垃圾的时候,孩子会皱着小眉头说:“爸爸,我们老师说不可以乱让垃圾!你快捡起来吧!”或者开车过马路的时候,孩子会大声地告诉父母:“老师说了宁停一分,不抢一秒!”等等。科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孩子对父母的影响等同于父母对他们的影响。

所以,我们若是希望孩子可以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就需要家长人为干预,通过改变、中断、巩固的方式来干预一些孩子不好的习惯和行为。


    即使我们己经经历过一些不好的童年,成年后也是可以弥补的,比如幸福的婚姻、满意的工作和真挚的友谊等,这些事情或多或少,都可以修复一些童年痛苦的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创造更多好的现在,改变和影响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主动塑造自己生命的能力,一个人只有自己不断地自我修复和完善,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完整的人格,创建更美好的未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