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卸载抖音始末
卸载抖音一个多月了,从刚开始的心心念念到现在的几近无感——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
我也一度迷上空闲时间刷抖音,15秒的喜怒哀乐、风花雪月、旖旎风光、阿猫阿狗……把我那本就时刻想着东张西望的脑子勾得牢牢的,一个接一个,嘻哈间,几小时灰飞烟灭。这样持续几周,后果就很明显了,该看的好书没看,该写的文章没写,该做的运动没做——我就开始懊恼了,在便签中开始反省:
为何没有形成“If-then”的好习惯,为何没有利用好番茄钟,为何会不断地刷抖音?为什么呢?这种被诱惑攫取得停不下来的感觉,事后想来确实很可怕。
“忙得停不下来”甚至于没有一点时间来审视时,很可能就是走向失败、转为衰落的时候。
随后我想了想,自己也应该为自己营造“慢下来”的一些场景,能够让自己静下来思考,给予自己以一种“思维上的连续性”。而不是陷在抖音视频、公号文章、手机游戏等间断性、碎片化的时空里。给生活插入的间断点太多,就会使得生活更加碎片化,碎得就像是15秒的短视频、几分钟的小游戏、几十行的营销文。过多的碎片化就会形成大量的垃圾,造成浪费。就像是操作系统,过多的碎片会浪费存储空间,更会影响运行速度。并且——
生活中需要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来不会依靠某个或者某些碎片建立的,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即便是简单粗糙的系统。
所以,我就把抖音卸载了。
时至今日,也没觉得失去了啥。因为人总会找到什么事情来填补空出来的时间和注意力——比如我就开始加班了(捂脸)。
关于时间的进一步思考
我周边的人,包括我,都患过或者正罹患着一种慢性病——拖延症,也总是在抱怨时间不够用。都说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每天得到的客观时间都是24小时。如果不否认这一点,那与其说“时间不够用”,不如说是“不会有效利用时间”。
因为不会有效使用时间,原定应该达成的事情就有很大的延误风险,渐渐就成了别人眼中的拖延症。
《熊猫小课·告别拖延症行动指南》中指出,时间不够用主要是由两个层次的原因导致的——①整段时间未被有效利用,②碎片化时间被大量浪费。
整段时间
在这个信息洪流的时代,我们都被五花八门的信息包裹着,其中绝大部分推送过来的信息都是浪费时间、分散注意力的。如果我们是渴望成长的人,那么要做的是,去培养那些对自己“持续有用”的能力,去学习那些对自己“持续有用”的知识。这些对我们持续有用的能力和知识,往往是在整段时间中去获得和沉淀下来的。
我们的生活经验也确实如此。
在我们的24小时中,除开睡觉8小时,吃饭和琐事4-6小时,还剩下10-12小时的整段时长,分布在上午、下午和晚上。这10-12小时的整段时长通常是被工作、学习和一些对个人比较重要的任务所填滿。也就是说,整段时间通常是拿来做一些更为重要的任务,那些需要更多思考,付出更多精力的事情。
碎片化时间
将重要的事件放在整段时间,是因为整段时间所发挥的价值的确远远高于碎片化时间。或者说,时间的零碎程度与时间的价值成反比——时间越零碎其价值越低。
为什么呢?
一是这些几分钟、十几分钟甚至二十几分钟的碎片化时间很容易被浪费掉,一晃神一分心倏忽间就过了,它们产生的价值低;二是这些碎片化时间不足以完成比较重要的任务,可能我们只能用十几分钟去进入状态中,还无法开始深度思考和产出。而刚进入状态就被打断,反反复复开始,没有什么产出,这些都是可以让人抓狂的。为了躲避这种心理压力,我们下意识就会选择将任务避开碎片化时间,于是空出来的碎片化时间很大可能就被浪费掉了。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零碎时间产生的价值低,其实是因为它被浪费掉或者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起来,但并不是说,零碎时间本身不重要。所以,对于随处可遇的碎片化时间,我们要明白它们也很重要,我们应该要去思考如何更合理地利用和掌握碎片化时间的方法。
当然,第一步就是别把零碎时间都浪费半衰期极短的娱乐八卦休闲上——适度放松,作为人际互动还是可以的,总之过犹不及。“不做什么”和“要做什么”就像是硬币的正反面,要么先知道不做什么以避开诱惑,要么先知道做什么,直接行动,这两条都是可以到罗马的路。
重要的是,迈开步子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