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认可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性格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毕竟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害羞的人遇到陌生人时,不会说太多的话;不自信的人面对公开演讲时,会怯场;暴躁的人面对别人的挑衅时,会一拳打过去。
其实反过来,我们的行为也会影响我们的性格。如果你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是可以通过刻意地改变行为,来重塑性格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总是逆来顺受,从不拒绝,也从为自己争取。这样的行为就会负面影响到你的个人形象,降低你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你的性格就更加懦弱了。
这就是一种行为的自我强化。而心理学的一大分支—“行为主义心理学”就非常看重行为的自我强化的力量。在上面的例子中,通过一次次的逆来顺受的行为,大脑产生了一次次的负面的自我强化,并一次次认可了懦弱这种性格,从而加深了懦弱、不自信的程度。
而想要重塑性格的关键,就是通过改变之前的行为,中断旧的、负面的自我强化,建立新的、正面的自我强化。
所以,为了重塑性格,变得更自信、更有主见,下一次,当别人再向你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你就应该果断拒绝,为自己争取正当的权利。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
首先,打破了原先的自我强化循环,阻止了进一步地懦弱、不自信。
其次,改变了你对自己的看法,你的坚决拒绝、自信果断的行为会慢慢覆盖掉你之前对自己形成的负面、消极的看法。你的大脑开始接收到一系列关于新的行为的反馈,建立起了一个新的自我强化的循环。
这种通过打破旧循环、建立新循环,重塑性格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行为。
比如你是一个性格特别脆弱的人,遇到难题就只知道哭。如果你想变得坚强,那么下一次再遇到难题时,就要克制住,千万不要掉眼泪。这样就可以通过不哭打破旧的循环,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这个行为上,通过着手解决问题建立新的循环。
最后,你可能还面临着一个难题:旧的行为改不掉怎么办?
改变行为的关键在于停止负面的想象,展开正面的想象。
你遇到难题会哭,是因为你展开了无限的想象。你想象着你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难题,你未来的处境会因为这个难题而变得更加糟糕,从此你会一蹶不振,被所有人都看不起…这些想象中的负面的场景,导致了你屈服于现状,不敢改变。你除了通过哭来释放一下压抑的情绪外,别无他法。
所以,停止负面的想象,去想象那些正面的、美好的场景吧。你可以想象你停止了哭泣,勇敢地面对难题,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解决了难题,别人也对你刮目相看,觉得你特别能干…这些正面的想象,会刺激你的大脑,激发你的潜力,推动你积极地行动起来,进行改变。